两会专题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怎么解?人民银行系统人大代表发声!

金融时报 , 马玲 , 2022-03-10 , 浏览:5040

稳住中小微企业就是稳住了经济的“半壁江山”、稳住了就业、稳住了民生。在小微金融工作中,每一项政策的出台、每一个产品的推出、每一点服务的改进,都关系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切身利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目前,小微企业融资还面临哪些梗阻需要破解?如何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小微的能力?


两会期间,针对这一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4位中国人民银行系统人大代表,让我们看看他们怎么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从需求端看,202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超出预期,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竞争力偏弱,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融资能力、承贷能力下降,融资问题有所凸显。从供给端看,由于传统信贷模式偏好问题,小微企业贷款过度依赖抵押担保的情况仍然存在;商业银行尽职免责落实不到位,小微贷款经济资本占用较高,成本收益不匹配,小微金融服务内在动力仍然不足。从融资配套看,风险补偿、激励机制、信息整合等融资支持政策仍需完善。


江苏省拥有超过300万户中小微企业、超过900万户个体工商户,这些市场主体是江苏省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围绕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做好保市场主体工作,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为核心,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增量扩面,引导扩大小微投放。聚焦江苏普惠小微领域的发展实际,引导金融机构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作为稳定信贷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形成金融支持普惠小微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是精准直达,助力金融服务下沉。推广运用金融顾问App,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顾问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零距离金融服务。联合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大力推广江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打造常态化、便捷化、网络化“永不落幕”的小微企业线上对接平台。


三是科技赋能,精准满足市场需求。坚持需求导向,针对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短、小、频、急”的信贷需求特点,进一步加强征信赋能,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切实提高普惠小微金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是部门联动,汇聚小微工作合力。聚焦财税支持、融资增信、风险分担等关键堵点,持续优化扶持政策体系。


下一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将继续落实好各项纾困帮扶政策,持续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建设,高效做好两项直达工具政策接续转换工作,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全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原行长周振海: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优化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从供需两端看,当前小微企业融资主要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和金融服务供给不充分双重制约。


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努力,久久为功,方能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稳步提高融资担保放大倍数,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撬动作用,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搭建政、银、企综合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涵盖征信、税务、医保、社保、政采、海关以及煤水电气等政务和民生领域多维数据;加大惠企政策与产品宣传力度,有序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加大信用评价和应用,强化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引导企业树立正确融资观,重视财务报表健康和信用财富积累,打造良好信用环境。


二是完善金融服务政策体系,增强发展动力。继续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活动,督促银行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机制,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放宽小微企业融资准入门槛,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加快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完善小微金融服务统计监测、考核评估机制,在小微、民营、乡村振兴等领域对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实施专项评估,推进首贷户培育,适度加大首贷户考核力度。


三是提供政策工具支持,注入政策资金。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有效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工具,稳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发挥存、贷款利率改革效能,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发挥好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


四是增强数字化金融服务水平,提升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等全国性、开放式平台建设,推广平台应用,提高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等流转效率;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业务和场景建设深度融合,稳步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等模式,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强化金融机构与数字化支付平台、地方征信平台合作,拓展和挖掘支付结算类数据、政务类数据等征信替代数据的应用价值,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鼓励机构间建立线上平台合作共享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府参事、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原行长周晓强:


当前,小微企业融资发展还存在以下困难。一是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内部管理薄弱、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产品顺周期性强等问题,普遍缺乏房屋、土地等合格抵押品,而银行对发放贷款的抵押品依赖仍然较强,信贷管理模式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还不能完全匹配。


二是金融机构需要借助工商、税务、水电、贸易等数据进行批量获客、信用画像、贷后管理、风险防控,但这些数据信息散落于各个部门,与银行机构共享存在一定障碍。


三是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高,民营融资担保公司还处于恢复发展阶段,担保能力相对较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金少,能够支撑的融资担保业务规模还比较小。


下一步,要按照“几家抬”总体思路,深入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完善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政策安排和激励约束,运用金融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能力。


二是加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分步骤推动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社保等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是建立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各级政府设立或补充风险补偿金、应急转贷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原行长张智富:

作为基层人大代表,我通过调查了解到江西省各级金融机构准确有效传导货币信贷政策,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大胆操作,积极创新,成效明显,实现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结构优化,企业信贷可得性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当然我也关注到,目前小微企业融资仍有短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这既是当前的短板,更是我们下一步工作需要突破的重点。下一步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把握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动态平衡,紧扣政府工作报告对金融工作的要求,落地落实落细。


多年实践让我深切体会到,解决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实际上有两个层面,一是企业自身需求信息,既有对融资的需求,又有对融资政策掌握需求,这两个需求信息是获客的基础和关键。江西通过多年实践,构建了“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企业通过该融资服务平台可便捷了解金融产品和金融政策,提出融资申请,既为企业了解掌握金融政策,学会应用金融提供了便利;又为银行精准获客提供了信息支持。


二是涉企其他信用信息,比如税务、海关、电力等能够客观反映企业真实信用状况的信用信息,目前还没有与金融机构联通。银行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很难高效评价,信息不对称是不敢贷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打破涉企信用信息壁垒,实现企业信贷需求与涉企信用信息同时共享,才能实现“高效对接,准确评估,快速授信,应贷尽贷”。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金融时报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承兑人不听话,商票将无法质押和保证!
下一篇:双碳背景下的ESG驶入快车道 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新愿景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