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超杰:公共数据开放开发,深圳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可以摸着深圳过河

万联网 , 梁超杰 , 2025-04-11 , 浏览:185

万联导读:3月27日,由万联网主办,中企云链、深度数科、中诚信征信、高达软件、金网络、工品牛、合合信息、中晟供应链、中数智创、中仓登等合作伙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厦门市现代供应链联合会、前海产业智库等机构鼎力支持的“2025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在深圳隆重召开。

分论坛三《“AI+数据”驱动下的产融创新专场中,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围绕“公共数据开放开发与区域‘产-数-融’发展机遇”主题,带来精彩分享。他谈到,区域财经在产业新突破、债务新解法等方面同时面临挑战与机遇,公共数据开放开发从电子政务走向数字中国建设是政策和市场趋势。那么,如何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进展?梁超杰提供了几个具体方向:从授权模式看应用场景,把握机遇;地市建平台,区县找场景,“用数增收”;以产业园推进数据产业化与生态化。他强调,必须从“产业-数据-金融”协同中找突破口。

基于草都饲草的城投产投化、湖北浠水“华中蛋品交易中心”等实践案例,梁超杰对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商机和方式发表独到见解。他认为,积极拥抱头部数据交易所可以让企业少走弯路,比如深圳数据交易所——深圳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来自全国的企业可以摸着深圳过河,一起考虑地方公共数据要素市场的落地、及产业与金融如何结合等问题。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内有删减,供业内人士参考。 

公共数据开放开发与区域‘产-数-融’发展机遇

梁超杰:台下的新老朋友,大家好!我们在策划这个论坛的时候就在想,还讲供应链金融吗?今年春节大家都被DeepSeek惊艳到,万联网一直与时代同频,这里给大家做一个报告,这个报告的内容是我在深圳数据交易所的数据交易员培训课程内容。

2025年,DeepSeek引爆了AI+数据的应用。数字文明的基座是算法、算力和数据,算法和算力合在一起的载体是AI,但是它的生产资料是数据,所以,AI+是离不开数据的。

在具体的行动中,国资委要求央企开展AI+行动,现在披露有43家央企进入到DeepSeek本地部署,我们看到深圳、赣州、杭州等多地政府部署接入DeepSeek,尤其在接市民热线过程中可以快速回答,人工智能已经在深圳、上海展开。最近国家数据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做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填报中,针对政府是否在政务场景开展AI技术应用、数据技术服务商是否开发AI产品等进行调查,这意味着我们从自上而下正在推进AI怎样和实体经济融合——这个浪潮已经来了。

因此,一定要把数据公布出来,才有可能支撑AI跑稳,并且持续成熟。我们所在的地市、区县公共数据能不能公布出来?公共数据的开放、开发、利用,实际上要放到地方重要的财政、金融和经济发展大环境中来考量。

这个大环境我抽象总结为三个:第一是在订单萎缩的情况下,地方产业集群怎样寻找新链主?第二是债务新解法,第三是数据新增收,即怎样把数据反复“卖”,形成新的收入。

一、公共数据开放开发:从电子政务走向数字中国建设

公共数据的开放开发是从电子政务走向数字中国建设的大进程,现在走到了数据产业化的关键阶段。2000年数字福建出现,2014年启动智慧城市的建设,2024年要启动全域数字化转型。以前智慧城市只是讲某块业务系统怎么和民众实现电子政务往来,现在要强调和产业、民生业务拉通。

国家在加快数据资源供给,一方面是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另一方面是企业数据开放,支持多元数据的融合应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这是2017年提出来的。到了2024年12月份,国家发改委发了关于促进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数字产业正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开发开放公共数据和区域的数据要素市场,应该怎么理解这个市场形态?既然是要素数据,大家可以看另外一个要素——土地要素,数据要素的过程是差不多的逻辑,首先建了数据局,接下来0级的整理是数据局或者数据集团去做,1级开发是数据集团,相当于把这些数据从各个部门拿过来之后,到了一个大仓库里面,像图书馆一样进行图书录入整理,分门别类,整理过的数据才有可能往外给到社会利用开发。

接下来要有一个公共数据授权经营单位,这个相当于以前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现在倾向的观点是未来会有全国级的数据交易所做二级数据产品或者数据模型、数据集的流通交易。数据资源不仅仅是公共数据,应该还包括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是社会数据,这三组数据会形成未来的数据要素,也就是数据生产资料。

这个市场一定还有协同服务链,数据不是你想卖就能卖的,因为这个数据有可能不是你的,你可能没有数据所有权,但是你有数据持有权,或者你有所有权、但是你没有数据加工权,这“三权”里面,怎么样把数据从信息整理为数据资源,再开发为数据产品,再到交易所挂牌交易,这个链路需要一系列的服务商参与协助,所以这里有协同服务链。

还有基础生态链的问题,这个数据没有算力支撑做不了,没有地方上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治理的底层服务支撑,也做不了,所以要有基础生态链。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有共享、开放、授权运营,共享和开放是不收费的,授权运营存在价值高、具有一定敏感性、无法直接开放的数据,需要做整理才能开放。智慧城市建设和地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每天都在产生成本,而且政务服务70%数据都是冷数据——办完这个业务就放到仓库里面,再不拿出来,这就是冷数据。这类数据每天都会产生,不断储存备份,所以我们未来一定要开放。很重要的是,开发公共数据要替代土地财政。

二、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进展

在讲进展前,先跟大家报告一下,国家数据局的产业政策专班做了一个国家数据要素化的顶层架构,总框架有六横两纵,大家可以记住的是两个,第一个是制度体系,第二个是产业安全体系。

从2022年“数据20条”发出以来,现在发布了二三十份文件,这些文件顶层制度在不断出台,我们也要记住,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早于“数据20条”和国家数据局成立的时间点,大家要做数据的话,必须要守住底线,合规非常重要。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省一级主要发力在算力和基础设施,地市一级重点要把公共数据收集,做0级收集和1级加工、开发利用,在区县这一级重点是AI+数据,找场景、实现收益的区间。

各地以数据产业园这个载体推进数据产业的发展,并且培育地方的数据生态。设立数据产业园区必须找准生态定位、商业模式和招商策略,如果在座的有国企融资平台或者地方国企集团,你们想要做转型的话,地方上数据要素产业园这一部分可以考虑已经闲置建好的楼。我们建议(走)深圳福田的模式,背靠交易所,利用交易所的生态,结合地方产业一起来做,依托交易所的资源和生态以及底层的基础设施,来为产业园提供支撑。

比如太原、温州两个产业园和青岛,太原构建的是全国营销投流价格洼地,做集采和分销,形成了山西数据流量谷。温州做数据安全感,青岛是聚焦数据资源入表,做数据资产登记,而青岛是依托数据宝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

区域公共数据开发开放利用和数据要素产业园怎样赚钱?多少年现金流为正?怎么样实现“公共数据资产入表”?如何实现“数据财政”?和“实数融合”?

我的建议是必须从“产业-数据-金融”协同中找突破口,只有支持实体经济的运转,为实体经济降本增效打出第二增长曲线,才能分享发展的成果。

三、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商机

区域数据市场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

数字政府是让政务服务办得越快,在为政府的降本中产生收益,所以目的是节省成本;数字社会这一部分既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让居民有获得感,数字社会民生获得感怎么样挖掘?地方国企可以在这里有所作为。

如果地方国企想要进军到地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和地方数据要素市场的增长,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是,积极拥抱一个头部数据交易所,背靠它们的资源力量和过往探索经验,少走弯路。我比较推荐深圳数据交易所,因为它们去年的交易额是160多亿,占全国差不多一半,这个数交所参与的数商、生态伙伴以及数据产品在全国是领先的。我们在华南这个片区,大家都是实干出来的,其它数据交易所可能告诉你应该怎么干,我们更多的是说,我们是这样干出来的。

深圳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可以摸着深圳过河,如果你所在的地级市还没有建数据交易所这种服务工作站的话,你可以考虑申请一个深圳数据交易所所在城市的服务站,这样你能够借助它们的资源,一起考虑地方上的公共数据要素市场怎样落地,以及如何和产业、金融结合的问题。

我讲几个案例。首先是草都饲草物业,这个公司在内蒙古,它的创始人立草为业,把草原上的草变成饲料,再园区化运营,把草原上的草在园区加工成饲料,把牛羊集中在这里,一边寄养,一边找牛贩子做成交。如果在黄河以北,你可以考虑复制它的饲料、寄养、育肥的产业链,地方投资,它来做建设运营。如果在大湾区,大湾区一年食用400万头牛,你可以建一个园区,把地方上的水稻、甘蔗、秸秆变成饲料,北方运过来的牛要慢慢长,需要一个缓冲的寄养空间。

第二是产投的产业数据化,案例是湖北浠水“华中蛋品交易中心”。

第三,还有数据要素和金融的问题,现在地方很多国企供应链公司都在考虑怎样进入这个市场,从我们去年做了10期“十不准”的培训来看,这个风险点触目惊心。AI+数据新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是新技术范式的转换。在供应链金融这个领域的底座,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信数据空间。

为什么数据商品也有基础设施?数据具备几个特性,一个是我有一组数据,你跟我买,我把数据包给你,你也可以卖,因此数据是可复制的。所以大家把数据供出来,我用完数据、拿到结果就好了,不需要拿到你的底层数据。比如我们在供应链的闭环交易,我要做的是物流是否如实交付了,资金结账是否准确等等,我要的是贸易背景核查,交易方只要返回“是”与“否”就够了,这需要一个数据流通的基础设施,叫可信数据空间。

想要讲好不容易,抛砖引玉,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多和我交流,谢谢大家。

注:以上内容根据万联网主办的“2025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嘉宾现场速记整理而来,未经嘉宾审阅,仅供行业人士参阅。

扩展阅读:

数实融合?智链未来——2025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在深圳成功举行

《中国供应链服务及产融调查报告(2025)》正式发布:数智化、绿色化、全球化驱动供应链深度变革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重磅发布:揭秘15位大咖智慧思考+9大标杆案例!

来源: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国企供应链业务“十五五”战略架构的7大模块与关键要点
下一篇:全球变局下的贸易金融实战指南国际结算与融资领域的「百科全书」:《国际贸易融资实务与案例(第3版)》重磅上市!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