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融资难,破解损耗高!田头到餐桌,彭州这套“农产品数字仓单”模式盘活了整个“菜篮子”

万联网 , 国企供应链智库 , 2025-11-06 , 浏览:120

金秋十月,桂香江城。2025年1030日,万联网主办,简单汇、志豪链云、享宇科技、山东和力供应链等合作伙伴以及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鼎力支持“2025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

大会聚焦“反卷·重构·提质”这一主题,邀20位圈内领军企业、实战专家/大咖行业老炮儿,通过12场主题演讲、1场圆桌对话、以及晚上的商务交流对接晚宴,带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打开视野!论坛汇聚了政府机构、学术专家、产业龙头、金融机构及科技服务商等200余名行业精英,共同探讨数智时代下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此外,论坛上还发布了《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5(转发此文至朋友圈保留1天可凭转发截图找客服免费领取电子简版白皮书:19168536275),该白皮书重点针对地方政府、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生态各方,在落地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常遇到一系列难题,收录了十堰、荆州、宜昌、阳新、彭州、冠县、宜都、九江、湛江、厦门等地方商贸、城投、园区、物流、金控类国企在供应链层面的创新模式与实践案例,带大家找准适合自身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模式。

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路中,如何打通信息壁垒、降低流通损耗、保障品质安全,一直是行业亟待突破的关键。如今,“数字仓单”技术的兴起,正为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新生态提供了核心抓手。论坛现场,四川享宇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康小虎围绕《构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供应链新生态》这一主题带来他的分享。

四川享宇科技作为金融科技公司,始终致力于打通金融与农业产业之间的壁垒。康小虎介绍,选择从金融端反向切入产业链,以“仓”为节点、以“货”为资产,通过数据化手段将农产品动产转化为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建立起一套数字风控与信用体系。在四川彭州等地的实践中,联合地方政府与国有平台,推出“农产品数字仓单”模式,由国有平台提供监管与信用背书,物联网与AI技术实现全流程监管,有效解决了贸易商融资难、仓库空置率高、农产品损耗大等痛点。

康小虎称,“农产品数字仓单”这一模式不仅将农产品融资成本从民间借贷的12%降至3.8%,还推动了产地溯源、定品定价、保鲜贮运等环节的标准化。平台不承担担保,而是作为服务方与信息撮合方,引导银行基于“场景资产”而非“核心企业”进行放贷,实现了多方共赢。该模式已在多地复制,证明以县域为单位、以国有平台运营的产业服务机制,能够有效激活地方农业资产,推动农业供应链向数字化、金融化转型,具备良好的推广价值。

以下为讲演现场速记,仅供行业人士学习参考(有适当修改):

构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供应链新生态

康小虎:各位来宾下午好!我是四川享宇科技的项目总监康小虎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我们公司这几年在农业金融科技领域的实践与思考。我们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自2014年起一直深耕农业领域,主要为全国农商银行体系提供针对第一产业的无担保、弱担保类金融风控产品和风控系统服务。直到2019年,我们才有机会在四川彭州这个地方,基于原有的电子仓单产品线上化“数字仓融通”农产品电子仓单),正式开展农业产业相关业务。

2019年至今,我们形成了一套标准:以“仓”为出发点,以“货”作为资产,通过数据化实现信息流转,构建符合农产品流通特性的服务体系。与传统供应链公司不同,我们是从金融端向产业前端逆向推进,而很多传统供应链公司则是从产业贸易出发,再寻求后端资金服务。

关于政策方面,上午的各位专家领导已经做了详细阐述,在此我不再赘述。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一直在致力于解决金融与产业之间的“语言不通”问题。过去,很多金融机构和资金方难以深入产业,主要原因在于对产业理解不足。而我们服务的内蒙、包头、安徽、彭州、河南等地的国有平台公司也发现,他们与银行之间在产业认知上存在信息壁垒。

我们之所以聚焦地域性农业经济,是因为在中国,农业是分布最分散、地域特色最鲜明的产业。农产品具有周转快、辐射带动周边产业等特点,其货值并不低,也不同于大宗商品的贸易模式。

在深入了解农业产业后,我们发现诸多痛点和难点。从种植到流通,存在产销信息不对称、无法溯源等问题。在流通环节,主要依赖小商贸、小批发的市场化方式运作。国有公司虽然缺乏产业资源禀赋,但具备信用背书能力,因此承担了融资职能。而农业主体普遍缺乏抵质押物和担保能力,因此我们致力于将动产转化为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就像房产一样,这是我们的核心思路。

在整个产业服务链条中,种植、运输、仓储、贸易、流通等关键节点都面临数据真实性、存证和可信度问题。我们从金融端入手,逆向推动产业服务,逐步向产业链中上游延伸。这种反向推进的优势在于,以风控要求最高的金融机构视角,倒推产业所需配套,再以低成本方式整合前端服务,最终赋能金融。

以四川彭州为例,这是成都的一个县级市,主要种植莴笋、大蒜、生姜和具有地理标志的中药材川芎。当地农业以家庭农场、合作社为主,共计1100余家,约10万余人从事蔬菜流通活动;300余个总容量达20万吨的冷藏保鲜库,但90%以上为分散的民营三方仓储,并非集中收储。

彭州市年产蔬菜230余万吨,产值约120亿元,同时拥有西部最大的农产品集散物流中心——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蔬菜贸易采取“买全球、卖全球”模式,全年农产品交易额达500亿元。

由于蔬菜等农产品具有集中上市、集中收储的特点,彭州市农产品收购资金需求旺盛但因流通环节的资金需求无法满足,影响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当地政府发现,农民因储存条件有限,往往在收获季面临“菜贱伤农”问题。贸易商也因资金短缺,难以大规模收储,导致农产品滞销或低价抛售。为此,人民银行牵头搭建了一套系统平台(数字仓融通),以货物为质押物生成仓单,凭仓单向银行融资。

这种“农产品数字仓单”模式中,监管环节至关重要。金融仓储监管不仅承担传统仓储职能,还具备数字信用处置能力。国有平台公司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其造假动机低,更易获得信任。该模式使银行能够放心放贷,政府平台则提供数据信用背书和监管支持。

该模式有效解决了无抵押物问题,以货物本身作为担保。农产品蔬菜类单户资金需求相对较小,一般在300-500万元之间,而川芎品类户均融资额已超千万元,呈现增长趋势。这一案例不仅拓宽了质押品类,还在2023年荣获农业农村部十大经典案例表彰。自2022年3月彭州市“数字仓融通”上线以来,已有5家银行机构参与,质押标的已从单一的大蒜扩展到10余种耐储存农产品及中药材有效建立了货物与仓单的信用体系。

在链条整合方面,政府通过平台服务解决了两大痛点:一是降低仓库空置率,赋予仓储金融属性;二是通过政府准入监管仓,提升本地仓储收入。对货主而言,融资成本显著降低,从民间借贷的12%降至3.8%,服务对象主要为贸易流通环节的批发商。

通过彭州案例实践,我们认为此类特色农产品全链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最好由国有平台运营,以发挥最大效能。平台应具备以下能力:物联网监管和AI计算构成资产安全保障底座;产业服务打通一二三产信息壁垒;仓储与仓单管理确保货物储存和交割凭证有效性;金融科技贯穿产业全链条。平台公司不承担担保或兜底责任,而是作为服务方、监管方和信息撮合方,聚合县域经济资源,归集产业数据。

对于国有平台公司,运营此类平台的最终目标是构建生态循环。通过数字监管、贸易流通、数据资产和货物贸易流转,金融机构可基于场景资产而非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实现“脱核不离核”。

事实上,在推进产地仓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田间地头仓极为缺乏,国家虽鼓励建新仓,但现有仓多为城市配送、中转、分拣和集散仓。若不解决产地仓问题,农产品耗损难以有效控制。此外,农产品非标品的定品、定价是另一大难点。我们通过遥感技术和无人机实现地理标志产品溯源,如在彭州对川芎进行溯源标记。

在定价方面,我们推动行业协会制定标准,通过遥感经济和本地数据建立团体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分类。从金融角度看,一旦品类和等级确定,价格自然形成。

针对农产品易腐特性,我们通过保鲜技术和仓储管理延长贮期。例如,在山东日照、云南丽江等地对蓝莓进行预冷处理,将贮期延长至60天,并结合预售订单实施计划生产和低压保鲜技术,这一做法已获行业认可。

在数据增信方面,我们围绕货物周转建立特色数字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依托“物的信用”实现生成可信仓单,由国有平台提供信用背书,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监控。

以四川某公司为例,我们为其提供系统平台服务,将鸡蛋仓单线上化,依据中商协标准和人行仓单要素标准生成标准化仓单。为避免国有平台直接接触现金流,我们将业务流程全面线上化,形成信息闭环和监管闭环。

为降低成本,我们在内蒙包头等环境恶劣地区实施智能化改造,通过智能门锁、传感器等设备整合现有仓储资源。企业可利用自有仓生成仓单,或无仓状态下管理存货和运输,整合商贸资源。

对于货权管理,我们强调线下实物交割和实际控货的重要性。仓单作为有效凭证,需在人行中登网进行抵质押登记,系统则负责全流程证据链存证。我们与中仓登对接,将相关服务嵌入系统。

农产品处置速度快,周转属性强,出现风险时,平台贸易商均可接货。价格波动方面,跌价平仓机制具有缓冲周期。

“农产品数字仓单”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国有运营方无需承担核心企业授信,资金方可直接基于产业场景放贷。传统模式下,国有核心企业依自身资产规模融资、配资、代采;新模式则基于地方经济特色、农作物贸易情况和货物情况,由银行直接开展场景金融。通过这一模式,我们构建了多方共赢的生态各方在业务中合理分配利益,确保模式可持续。

对于部分国有平台不愿下场的情况,我们经过测算发现,地方特色农业资产在贸易链中的周转货值和规模GDP相当可观。以四川县域为例,具备平台服务能力后,其带动的贸易流通规模将显著增长。未来我们与国有平台共同探讨,此类平台应具备怎样的评定标准和发展框架。

以上就是我们的分享,谢谢大家!

来源:万联网,“2025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速记,未经嘉宾审阅,内容有适当删改。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煤炭纯贸易死路一条!下个十年,活得好的煤炭供应链公司,只属于深度服务派!
下一篇:告别规模崇拜,拥抱质量增长!从2025三季报看中国5大供应链巨头竞争新逻辑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