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国企”外衣、以供应链金融为名“圈钱”终爆雷!涉案金额近40亿

万联网 , 叶秋香 , 2020-07-17 , 浏览:12518

作为山东省内的头部城商行,青岛银行最近的日子并不太平。万联网记者注意到,近日在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之外,青岛银行还因卷入私募违约案被多名投资人诉诸法庭。


企查查信息显示,有多条开庭信息涉及青岛银行,青岛银行作为被告人,起诉案由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纠纷及委托理财合同纠纷,开庭日期在7月7日至8月11日之间。


来源:企查查


万联网记者注意到,开庭公告信息中显示因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纠纷,青岛银行与中铁中基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中基”)、 上海檀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檀实资本”)、上海洲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洲实资产”)、深圳市辉腾产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腾”)等多个企业共同成为被告。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上述企业于2019年底发生多只私募产品兑付困难,据了解,逾期产品金额近40亿元。


据了解,此前因疫情原因相关案情审理推迟,目前,8宗相关案件于今年7月7日至8月11日相继开庭审理。如今,随着相关案件相继开庭审理,这起披着国企外衣、以供应链金融为名自融、涉案规模近40亿元的中铁系私募爆雷大案即将迎来大结局。


//涉案近40亿的“中铁系”私募违约大案源起//

这起近40亿的私募产品爆雷大案要追溯至2019年5月。


2019年5月,此次案件被告方中的檀实资本、 洲实资产两家资金管理人及其关联基金管理人北京云集投资有限公司募集的11只私募基金同时出现延期兑付事件,也由此掀起了此次涉及全国约1300位投资人近40亿私募爆雷大案的大幕。企查查显示,洲实资产是檀实资本的全资子公司,而岑鹏任两家公司的法人。


来源:企查查


万联网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此次近40亿元金额的私募产品大部分由洲实、辉腾、云集、檀实等多个通道发行,此外知名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钜派投资亦有两只产品深陷其中,规模约3亿元。


中铁中基在此次私募产品爆雷案中就作为部分产品的担保方,在此前界面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中曾提及,相关推介材料显示,洲实资本曾将担保兼融资方母公司中铁中基供应链作为“国企”进行宣传,但在后期的投后会议中,洲实资本又承认该公司为民企。


图片来源:洲实系列招募说明书


万联网记者查询了解到,在多层股权穿透后,檀实资本与中铁实际上盘根错节。企查查显示,檀实资本由上海上海洛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100%持股,而后者则由中铁物流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也就是说,檀实资本是中铁物流产业的全资控股子公司。此外,记者注意到,除了在檀实资本与洲实资产等关联公司任职外,岑鹏还任中铁中基集团总经理。



来源:企查查


记者注意到,此前有媒体报道,在事件爆发后,中铁物流集团的股东、高管层在下半年“大换血”。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8月,北京奥通达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下称“奥通达”)等多位股东退出中铁物流集团,党京等成为新增股东;11月1日,岑鹏和孟晨等原有的7位高管全部退出。


檀实资本、洲实资产均于2019年11月8日被上海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万联网记者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现,目前檀实资本,洲实资产均处于异常经营状态。


而据媒体此前报道,早在19年,中铁中基供应链集团便已人去楼空。万联网记者尝试拨打其官网联系人号码后被提示“该号码已不再使用”。


在产品违约半年后,以伪国企名迷惑投资者,募资数十亿的“中铁系”一干人等迎来了司法制裁。5月11日-12日,中铁系背后的私募团队,辉腾、中铁中基等多方主要成员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被拘留,主要有岑鹏、孟晨、王馨悦、郑嘉明、周亮、王福国、庄涛、张岩、董东娇、岑菁等10人。


//又是一起披“国企”外衣,以供应链金融为名自融圈钱案件//


纵观此次私募产品“爆雷”事件,不难发现,就是民企借助规则漏洞,挂靠边缘事业单位或社团组织假借国企外衣、再通过复杂的股权关系掩盖真实身份,大肆“割韭菜”进行自融。


在此前媒体报道中,有投资者表示,正是因产品宣传材料中提及有“国企”中铁中基供应链集团做担保方,才会放心的购入产品。


在此次案件中,所谓“国企”中铁中基供应链集团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2亿元,法人代表为孟晨。企查查显示,在穿透多层股权后实际控制人为农村教育发展中心,注册资本30万元,法人代表阎志明,万联网记者注意到,农村教育发展中心旗下公司多达上百家。


来源:企查查


由此来看,中铁系公司的包装手法,走的就是伪国企套路。即选择一家成立年代久远的非主流事业单位作为挂靠方,以这家事业单位名义注册一家集团公司,然后在集团公司名下设立投资管理公司,再以投资管理公司的名义去香港成立“中字头”集团公司,随后以中字头香港集团公司回内地注册中字头集团公司。最终,打着国企的擦边球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存在太多企业,借助复杂的股权架构或其他方法来挂靠国企或事业单位的关系,给自己披上一件“国企”外衣。同时当前私募基金市场鱼龙混杂,很多产品为了吸引客户,在前期宣传上会大打擦边球,个别产品募集说明书会夸大宣传,找一个似是而非的国企等机构来借靠或者背书。


万联网记者注意到,此次出现逾期无法兑付情况的私募基金产品,其投资标的均为中铁中基供应链旗下项目公司的应收账款做为基础资产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记者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了解到,檀实-中铁供应链私募投资基金等多个产品与洲实发行的中铁供应链基金基础资产均为中铁中基(青岛)供应链商业承兑汇票的收益权。


此外,在界面新闻媒体此前报道中提到的一份总价9576万的购销合同显示,供方为中铁中基(青岛)供应链,而需方为中铁中基供应链集团,这其中存在的明显关联交易行为,是一种自买自卖的模式;另外,从事件关键人物岑鹏可以看到,上述私募公司以及旗下中铁系列私募产品融资方的高层和股权结构名单中均曾出现过岑鹏的身影,用自家基金投自己任职的公司,这种行为可谓涉嫌“自融”。


//青岛银行卷入私募违约大案成被告//

万联网记者了解到,青岛银行之所以被卷入了中铁系私募违约风暴,起因在于投资人表示此次爆雷的私募基金中,青岛银行是其中几只爆雷基金的托管机构


据悉,投资人在今年年初向证监会私募部门反映问题时,被告知其所签署的基金合同与备案信息不一致。中协官网信息显示,中铁中基系爆雷的11只产品均无托管机构,而据投资人反映,在实际签署中,洲实中铁稳盛1号私募、洲实中铁商网私募等6只产品的基金合同中显示托管机构为青岛银行。


万联网记者查询中基协网站发现,在11只爆雷基金中 “上海檀实中铁稳赢四号私募投资基金”中,确实没有托管机构。


来源:中基协


不过,这桩私募违约案件牵扯到青岛银行的金额有多大,目前尚不清楚。青岛银行为何会卷入其中?其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这起涉案金额近40亿的私募违约答案最后结果如何,随着近期相关案件的相继开庭审理,相信很快就会有一个结果。


来源:部分消息资料来源界面新闻、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深大新增“金融科技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下一篇:提高贴现价格、严管“公转私” 银行斩断票据套利路径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