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收179亿元!厦门建发旗下医疗供应链巨头建发致新冲刺创业板IPO,获证监会批复

万联网 , 毛莉 , 2025-06-30 , 浏览:169

6月24日,证监会发布了同意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发致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回复。据悉,建发致新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中信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4.84亿元。

作为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以及国企供应链巨头厦门建发集团旗下医疗供应链领军企业,建发致新在医疗器械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连接着生产厂商、经销商与终端医疗机构,其业务多元,涵盖医疗器械直销、分销以及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等服务。在医疗器械产业链中,建发致新主要承担医疗器械的流通职能,是串联生产厂商、经销商、终端医疗机构的枢纽,在产业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建发致新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79.23亿元,同比增长16.06%,净利润2.74亿元;其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22.81%,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目前计划发行不超过6319.33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5%。

服务超3300家医疗机构

建发致新的医疗器械流通业务覆盖全国,为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超过 3300 家终端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包括直销和分销两大主要业务。在直销业务中,公司经营上万种规格型号的医疗器械产品;分销业务则以高值介入类产品为切入点,与微创集团、美敦力、泰尔茂、归创通桥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厂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分销网络辐射全国范围。

从业务结构来看,2024年度建发致新的直销业务收入110.32亿元,占比61.69%;分销业务收入67.38亿元,占比37.68%;服务业务收入1.12亿元,占比0.63%。直销业务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但分销业务占比有所提升,体现了其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建发致新的 SPD 服务成为业务创新的突出亮点。公司以 SPD 服务为核心,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深入终端医疗机构院内场景,打通采购到消耗结算的信息化管理闭环。自主研发的 SPD 管理系统实现院端医用耗材的集中化、精细化管理,覆盖全流程,助力医疗机构优化库存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响应医改政策要求,推动医用耗材流通向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近年来,随着建发致新持续推进全国市场布局,自2023 - 2024年完成主要区域覆盖后,2025 年以来其服务医院的数量稳步上升。仅今年前3个月,建发致新的SPD 服务覆盖医院数量就从2024年同期的19家增长至29家,带动SPD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730.26万元,充分彰显了在SPD服务领域强大的市场渗透能力与客户认可度。

经营业绩稳步上升

从财务数据来看,建发致新经营业绩呈稳步上升态势。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118.8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9.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81%。净利润方面,2024年实现净利润2.74亿元,较2022年的1.89亿元增长44.69%。

值得关注的是,建发致新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更加亮眼。2025年1-3月,建发致新实现营业收入45.16亿元,同比增长13.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21.4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4.8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859.53万元,同比增长52.49%。其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业务布局的成果显现。随着2023年和2024年业务布局全国主要市场后,2025年一季度IVD业务同比上升2.55亿元。同时,该公司SPD管理数量增加,产生收入的医院SPD项目从2024年一季度的19家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的29家,SPD服务收入同比上升3730.26万元。

根据招股书披露,建发致新此次发行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建发致新将进一步提升利用信息系统服务医疗器械流通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能力,强化自身在产业链环节中的服务属性,促进产品多元化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增强客户粘性。

面临的挑战与质疑

不过,尽管建发致新在业务和业绩方面表现出色,但其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自2022年6月首次提交创业板IPO申请,募资4.84亿元,但被暂缓表决;2023 年 11月15日第二次上会才顺利通过。但直到2025年6月才拿到证监会的注册批文,整个过程超过36个月,远超一般企业上市周期。

据悉,建发致新此前长时间未被推进证监会注册阶段,或与其创业板适格性欠缺有较大关系。据申报材料,建发致新存在无专利权、研发费用异常增长等情况。2024 年创业板对创新性要求加码,建发致新短期内突增研发项目和加大委外研发支出来增加研发投入,难以获得监管层认可。作为医疗器械流通行业企业,其业务实质较难依靠创新驱动,与创业板 “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 定位存在偏差。

建发致新的财务指标也引发关注。例如,其资产负债率从 2019 年的 78.70% 攀升至 2024 年的 86.45%,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的 68%,财务风险较高;同时,建发致新的经营性现金流状况不佳,2020 年至 2023 年及 2025Q1 连续三年半为负,累计净流出近 18 亿元,反映出公司商业模式在政策冲击下的脆弱性。

此外,建发致新应收账款规模较大,2022年-2024年报告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52.68亿元、60.17亿元 和 64.75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60%、56%和 51.4%,将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效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加公司的营运资金压力;若部分医疗机构客户调整结算政策,或出现延缓、暂停甚至不予全额支付公司结算款的情形,将导致公司不能及时全额回收相应款项,可能面临一定的坏账风险。

另外,建发致新的存货账面价值从 2019 年的 3.81 亿元暴涨至 2024 年的 34.79 亿元,存货跌价损失扩大至 -2990 万元,存货减值风险较大。除此之外,公司研发费用率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水平,研发人员占比也低于同行,创新成色受到质疑。

当前,随着集中带量采购和 “两票制” 等医疗政策改革不断推进,医疗器械流通行业加速向渠道整合、扁平化方向发展,建发致新精准把握行业方向,推动信息化管理在传统流通业务中的应用,契合发展大势,有望在行业集中化进程中抢占更大市场份额,但也需应对诸多挑战,如提升创新能力、优化财务结构、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等,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监管要求,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注:相关数据源自建发致新招股说明书:

https://reportdocs.static.szse.cn/UpFiles/rasinfodisc1/202506/RAS_202506_131915CAB0B10C8423469EA108AAA5EF46967C.pdf

来源: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无)
下一篇:周六福港交所成功上市,千架无人机及灯光秀见证荣光时刻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