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国企供应链公司最容易踩雷的10大风险点!不少国企领导因此被问责降职、蹲号子、、、

万联网 , donna , 2025-07-03 , 浏览:100

在供应链行业摸爬滚打这些年,见多了国企供应链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起起落落。这两年,尤其明显,不少国企供应链公司看似手握资金优势,能在贸易和物流等领域大展拳脚,可实际上,稍不留意就容易掉进各种风险的坑里,导致国有资产受损,最后还被问责、降职、蹲号子。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些年国企供应链公司在业务中最容易踩到的10大坑,给大家敲敲警钟。

风险点一:坠入融资性贸易深渊,被客户设计一道“秋后算账”

大部分国企之所以干供应链贸易业务,就是想着靠资金优势业务链条,一边可以挣资金的息差钱,一边还能挣点物流的钱、集采的货差钱、基差钱,同时还容易完成集团或者地方政府下达的业绩指标。但如果只挣资金的钱,一是业务风险大,很容易把钱搞没了;二是监管风险大,涉嫌融资性贸易。业内有句俗话:不出事叫贸易,出了事叫融资性贸易。融资性贸易的标准,非常宽泛,模凌两可,不好认定,就像个不定时的炸弹,你也不知道啥时候会爆。

之前风控课上万联网首席供应链业务法律风控专家张春艳律师分享了一起她代理的案例:某国企供应链公司好几年前和民营企业搞的垫资代采业务,早就交易结算完了,该收的钱都收完了,本以为都相安无事了。结果现在可好,民营企业摸准了国企怕被安上“融资性贸易”这顶帽子,招呼都不打,直接就把国企供应链公司给告了,非要说之前的合作就是借贷关系,让国企把之前挣的利润全吐出来。你说冤不冤?本来好好的生意,就这么被翻旧账,搞得焦头烂额,这家国企的董事长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另外一起张律师代理的国企案例也是“一绝”:国企供应链公司和民营企业签了合作协议,民营企业负责发货到项目地,货到了后国企再支付七八成的货款,然后按下游客户回款扣掉国企的资金收益后再来结算给民营企业。可哪成想,下游客户付款严重逾期,这下民营企业坐不住了,一算账发现自己亏大了,心里不甘心,就耍赖说双方这其实就是融资性贸易,合同不算数,国企不能扣除资金收益,最后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到法院起诉,又是一个收集证据的煎熬过程。

风险点二:货权失控风险:直发模式下的“一女多嫁”

货物从上游供应商直发到下游客户处,国企供应链公司只过单据不过手货物。此时,一旦上下游勾结伪造提货单,同一批货都能被重复质押N次。比如,某钢铁贸易中,供应商与下游合谋伪造仓单,将一批钢材抵押给3家国企融资,最终暴露时国企损失超3亿。还有近期天津某冻库爆雷案,行业专家在解读时表示该案件更倾向于是以“货转”为名实施“一货多转”的融资性欺诈,部分货主货物被私自纳入贸易链条反复流转融资,最多一批货竟被转手4次,资金去向不明,这也暴露出了交易方普遍忽视了对货物处分权的审查。

风险点三:上下游“串通设局”与“假国企”陷阱风险

做垫资代采业务的国企供应链公司可得擦亮眼!有些国企供应链公司给那些看着很正常的上游小工厂打了预付款后,结果人家跟你的贸易商客户是一伙的,钱就这么悄咪咪地被他们套走了,国有资产就这么流失了。最后国企内部负责这个业务的人也跟着遭殃,被降职问责,那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另外,还有不少伪装成国企的骗子公司,挂个“国字头”的招牌,打着“国企合作”的幌子,到处拉业务。我们之前就遇到过这么个案例,有家国企供应链公司为了拓展业务,跟一家看起来背景雄厚的“国企”合作了进口代理业务。流程看似正规,货物也顺利到港,可最后国企供应链公司按照约定给对方打完预付款后,对方却迟迟不发货。几经周折才发现,所谓的“国企”实际上是个“假国企”,背后根本没有国有资本支撑,早就被别人告过好几回了。

这种情况其实很能说明问题。有些地方的国企供应链公司为了完成业绩指标,盲目追求业务规模,忽视了对合作方真实身份的审查,结果被“假国企”骗得团团转。更有甚者,有些不法分子还会利用国企的名义搞“套牌”,自建所谓的“国企业务平台”,把一些不良贸易商都拉进来,搞得整个市场乌烟瘴气。这不仅让国企遭受经济损失,还严重损害了国企的声誉。

风险点四:过度依赖主体信用而“翻车”的风险

不少国企供应链公司的领导心里想着,上下游的交易对手都是国企,那肯定稳得很,就算有风险也能兜得住,找那些有国企背景的仓储、物流服务商也觉得特放心。可实际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据了解,部分国企仓库,背后运营管理的团队其实是民企,还和客户沾亲带故的,更有部分国企居然搞两套系统,一套给客户看,一套给资方看,简直就是糊弄人,让人防不胜防!所以说,哪怕对方是国企,业务外包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得把风控做到人家内部管理和履约能力那层去,不然哪天出了事,后悔都来不及。

风险点五:签收环节“大意失荆州”风险

很多国企供应链公司,由于人手不够,运营、跟单基本都是业务员一手包办,但业务员又要谈单又要跟单,难免就存在货物运到目的地时,没去现场做交接和签收。这可就给坏人留了空子钻!像有一起案件中,国企供应链公司给医院代采那些高价值的机器设备业务,这时候就有人伪造了签收单,把钱套出去了,其实这种案例每年都发生不少。其实哪怕是煤炭、钢材、砂石这些平常的业务,我们也不能偷懒,得派人去现场,把货看准了,单据拍清楚,传递单据的人也得搞明白,要是有个能查交付记录的网站就会更好了。我们可不能因为一时偷懒,或借口说没人,把国家的钱给弄丢了。

风险点六:业务导入审核“片面”风险

客户审核这块,不少国企供应链公司就只盯着客户的资信状况,觉得这就够了。其实这可远远不够!供应商能不能按时按质供货、服务商的服务水平咋样、产品价格和品质能不能控制好、公司的运营能力行不行,这些都得好好调查评估。可好多国企就是没考虑周全,就直接开始干业务,好家伙,后面各种问题就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了,搞得人措手不及,天天忙着“灭火”,所以审核工作可得做全面了,别给自己埋隐患。

风险点七:老客户“杀熟”风险,温水煮青蛙

大部分国企供应链公司往往很重视处理逾期账款、风险事件这些事后的事,但对动态风险评估和调整风控策略就不咋上心了。就好比有个老客户,一直以来回款啥的都挺顺溜,时间长了,国企就觉得这客户靠谱,对他放松警惕了,风险评估也没怎么做了。结果,老客户提出来改变结算方式或增加业务量的时候,国企也没当回事,后来就被老客户给骗了。所以说,老客户骗钱的案例也不少,我们可不能在这上面栽跟头,得时刻保持警惕,不管多熟的客户,一个季度左右或者有变化的时候,就得重新评估风险。

风险点八:合同措辞“露馅”风险

签供应链贸易合同的时候,国企供应链公司可得长个心眼!要是合同里那些字眼、条款啥的,让人一看就感觉有“融资”的意思,像托盘融资那种,审计那边可就容易盯上咱们了,到时候质疑起来,麻烦就大了。所以国企供应链公司在合同设计上,从名称到具体条款,像承担风险形式、物流条款、质量验收、上下游合同样式、客户担保等等,都得体现真实的贸易背景,计价方式也得按贸易的本质按次算,可不能按时间算,不然就容易给自己惹一身麻烦,咱们可不能在合同上犯低级错误。

风险点九:进口外贸代理业务“两头受气”风险

现在不少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有外贸业务指标,就做起了进口代理业务。这业务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之前有个案例,某国企供应链公司为了完成外贸指标,接了个进口代理业务,国内客户与境外供应商约定好先不付款,流程是国企供应链公司先收到境外供应商的货,再交付给国内客户,国内客户付款给国企后,国企再付款给境外供应商。可结果呢,国企把货物交给国内客户后,国内客户带着货物就跑路消失了,这时候境外供应商也迟迟没收到货款,索性就把国企告上法庭,说国企拖欠货款了。国企这边呢,因为手续不全,证据不足,只能吃个哑巴亏。还有一种情况是国企替国内客户向境外供应商打预付款,可货物却迟迟不到。这下国企两头受气,国内客户急着要货,境外供应商又不给说法,国企供应链公司的信誉和资金都被拖垮了。所以做外贸业务可得处处小心,把每个环节都把控好。

风险点十:“垫资代采+控货”模式下的价格波动“拖垮”风险

“垫资代采+控货”这模式虽说挺常见、也挺好用的,可一旦碰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那就是个大考验。就像有的国企供应链公司,开展的贸易品类太多、太杂,又是钢铁又是煤炭又是农产品又是有色金属的,对每个行业的门道也摸不透,商品价格行情也掌握不好。客户那边说过两天就补货或者交钱,结果就一直拖着,国企还心存侥幸,觉得价格不会再跌了,最后就这么拖着拖着,把自己给拖下水了,酿成悲剧了。这就是没看清这模式里的风险,又没应对好价格波动,只能自己吃苦头了,大家可得吸取教训。

总之,咱们国企供应链公司做业务,到处都是“雷区”,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的,把风险管理放在首位,方方面面考虑周全了,才能让业务顺顺当当的,也能保住国有资产呀。希望我这唠唠叨叨的这些话,能给各位同行提个醒,让大家少走点儿弯路,少踩点儿雷。

所以啊,为助力国企供应链公司夯实安全发展底线,排查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风险与雷点,并构建一个不影响业务发展效率的风险管理体系,2025年7月10-11日,我们将联合3位专家老师—— 拥有17年供应链风控实务经验&原怡亚通风控总监&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春艳老师、 原世界500强首席风控官&全面风险管理实战专 家张老师、拥有20年大宗供应链企业经营经验&国内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老师,在济南举办第五期《供应链业务风控与合规实操课》,诚邀您与团队共同报名~

课上,拥有17年供应链风控实务经验&原怡亚通风控总监&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春艳老师,将从法律风控视角,重点分享10多个真实典型案件帮助大家规避风险,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容易被忽略但潜藏巨大风险的漏洞,货押、出口代理、代采代销等各类场景的实务细节,以及从制度流程、业务拓展、合同签署、日常运营4大维度指导大家做全面的合规体检。(代表观点:)

课上,原世界500强首席风控官&全面风险管理实战专家张老师,将基于20多年在世界500强的任职经验,重点分享如何构建一个既能兼顾业务效率、支撑业绩达成,又能落实全员风控、夯实安全发展底线的风险管理体系;新监管下集团型国企如何管控供应链子公司风险,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如何建立分级授权授信模型;如何有效挽回坏账损失等内容。让大家摆脱业绩和安全之间的恶性拉扯,要么总是怕业绩达不成,要么出风险全公司寝食难安。(代表观点:)

课上,拥有20年大宗供应链企业经营经验&国内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老师,将重点分享供应链公司重新划定主责主业和选品的思路,并结合大宗、制造业、农业、消费等领域实践,给出国企在优化商业模式的落地建议。同时,黄老师将结合江苏德龙破产事件,深度剖析多家头部供应链公司真正的踩雷原因,教你避免踩大雷。很多时候不是没有风险,是规模还不够大而已,规模越大,出风险概率越大,不是不暴雷、只是时候未到。(代表观点:)

报名咨询: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所有干供应链业务的,建议都来详读这份50页PPT的《供应链业务风控体系建设指南》
下一篇:全方位布局,推动“产业与金融”融合!湖北联投首家“省地共建”供应链金融公司落地宜都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