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城投债压顶!城投真的要凉了?转型为产投或成救命稻草,在发展中化债!

万联网 , donna , 2025-05-24 , 浏览:245

在供应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这两年政策风向的变化让不少国企有点懵。以前靠货物直发、瞬时转移等老把式赚快钱的路子,现在被 "十不准"等政策堵得死死的。现在,大家都得老老实实回归供应链服务的初心,重新思考转型之路咋走。

对城投公司而言,这场转型更像是被政策和债务“架着脖子”往前推。近年,国家对地方隐性债务的管控越来越严,明确要求2027年前完成融资平台的退出,没退出的连贷款都很难申请。再看看债务规模,全国城投债高达14万亿,2023年到期的就有2万亿,山东、贵州等地非标逾期的消息还时不时冒出来。

另一方面,市场也不再给城投公司“面子”,投资者对城投债的“刚兑信仰”彻底崩塌,AA级城投债利率比2021年飙升200个基点,融资成本蹭蹭往上涨。在此情况下,城投公司要么主动转型,要么就只能被债务拖垮,根本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这时,又有不少城投公司开始着手布局大宗贸易业务,就跟当年一窝蜂抢矿一样,盼着通过这一低门槛、高周转的业务模式实现规模扩张和利润增长。但说句实话,城投这门心思,我们也能理解,谁不想在风浪里攥紧那根救命稻草呢,可问题是这根稻草真能让人活命吗?

一、城投困境:不转型没活路,转不好更没活路

走进那些从事大宗贸易业务的城投会议室时,抬头就能瞧见“营收规模突破X百亿”的大标语,红底金字,格外抢眼。

但我想这标语的背后,反映的是城投公司对营收数字的执念,仿佛数字一高,啥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可在实际操盘里,不少城投公司都遇到了一个困境:营收看着壮观,利润却跟挤牙膏似的,微乎其微,甚至压根没有。有的城投,账面上营收数十亿,一算利润,还不够塞牙缝的,纯粹是雷声大雨点小。

更有甚者,一些城投兄弟为冲营收满足融资或评级需要,搞起融资性贸易、空转、走单等虚假贸易的把戏。审计署2022年报告揭露,多地城投通过“融资性贸易”虚增营收。例如,某城投与关联企业循环买卖同一批钢材,创造10亿元“流水”却无真实货物流转,这不就是自掘坟墓嘛!

前段时间我们跟一个城投老伙计聊天时,了解到他们公司在2022年时,为冲刺营收百亿的目标,接了几个建材贸易的单子。当时签合同,大家都一门心思扑在把客户忽悠到手,对合同条款里的风险防控没那么上心。结果,到年底算账时,发现营收是勉强过了百亿线,但利润薄得可怜,还不够支付给员工的奖金。更坑的是,其中有几单生意,上游供应商交付的货物质量严重不达标,可因当初签合同时没把质量验收标准抠细,后来想要索赔,跟人家打起了官司,耗费了大量精力和资金才要来不到50万。如今公司上下都讳莫如深。

由此可见,光靠堆砌营收规模,不注重利润和风控,迟早得出问题。可问题是,当前形势逼人,不少城投兄弟都在焦虑,不转型等死,转型说不定死得更快。

那咋办?反正横竖都是死,还不如放手一闯,找找新路子。

如果说,前些年的城投是在“化债中发展”的话,那刚过去的2024年,城投更像是在“发展中化债”。自2024年1月至今,已有超过600家城投公司退出了政府融资平台,同时超过200家城投公司转型为产业投资公司。放眼全国,新成立的国企中,约有2000家企业的名称或业务涵盖了产业投资领域。

简单来说,传统城投的核心业务集中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融资上,其运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支持与信用;而转型为产投公司后,则需要更加专注于产业投资,业务会更加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

那究竟怎么从城投转型为城投?

今天,我们来好好琢磨一下城投转型的门道,先来瞅瞅那些趟出一条血路的前辈,咋把城投这艘大船稳稳当当驶向产投的彼岸。

二、从城投转为产投:可借鉴参考的三大路径与硬核案例

路径一:从基建狂魔到产业操盘手——产投基金模式

案例:杭州城投利用百亿产业基金杠杆造生态

杭州城投不再满足于仅扮演传统的城市运营服务角色,而是致力于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于是,杭州城投打出一套攻守兼备的组合拳:优化重组产业投资方向,设立首期百亿产业基金,并通过“基金+基地+产业+招商”四轮驱动的模式,积极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曲线。

城投产业基金由杭州城投全额出资,重点投资布局与城投主业相关联的新能源、新基建、数字科技等核心领域,18个月投资8个项目,带动社会资本63.6亿元。

比如,在2024年,杭州城投战略入股了国内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龙头上市企业——众合科技,不仅众合科技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双方依托杭州城投在城市基建领域的丰富场景资源与公司的技术积累,聚焦数据底座建设与运营、城市交通智能化、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四大领域,正在展开一系列深化合作。其核心逻辑是:用基金撬动产业链,用场景赋能技术,从只盖楼到造生态。

路径二:从资源贩子到链主企业——供应链深度整合

案例:湖北楚象的千亿大宗供应链

湖北省国资联合供应链龙头企业象屿集团、厦门国贸成立楚象供应链,利用湖北便捷的铁水公空运输通道,开展供应链服务,围绕煤炭、汽车产业、光电子产业、大宗商品以及农产品等领域开展一体化、定制化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业务,为不少湖北企业降本增效。

楚象供应链成立两年内营收就已突破370亿元,煤炭、铁矿石供应量破千万吨。通过整合区域物流、金融资源,搭建四流合一(合同、货物流、发票、资金)的贸易链,既保障供应链安全,又通过统采统销、物流服务赚取稳定收益。

这里,行业老炮提醒一句:别只当资金/资源的二道贩子,更要向下游深加工延伸(如煤炭洗选、金属冶炼),用服务绑定下游客户,用金融放大利润。

路径三:从传统制造到技术标杆——混改+产学研

案例:广州城投助力控股公司-白云科技实现逆袭

面对控股公司的传统业务转型难,广州城投集团主动承担了掌舵手的责任,全力推进白云科技等旗下控股公司上市工作。

以密封胶起家的白云科技,在1992年就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支产业化的硅酮密封胶,开创了中国硅酮密封胶产业化的先河,由此也打破了国际进口品牌的垄断。其产品被应用于广州西塔(中国第一高塔)、迪拜塔等场景。

但在白云科技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令人头疼的历史遗留难题。2003年,白云科技开启了第一轮改革,从全民所有制改为混合所有制,虽推动了白云科技发展更上一层楼,但也留下了“职工集体股”的历史问题。“职工集体股”所形成的“所有权和分红权”互相独立的局面,也影响着公司的上市及后续发展。

面对这一难题,广州城投高度重视,成立专班,通过政策解读、深入走访、讨论摸索,经历艰难谈判,最终以通过收购职工分红权方式,实现了分红权和所有权的统一。同时,还推动白云科技完成了第二次改革——股份制改造,借助资本的力量助力白云科技在新技术培育、生产效率、市场规模等方面不断提升。2023年,白云科技的营收和利润创历史新高。

另外,在制造企业研发新材料的漫长周期中,往往会遇到关键核心技术薄弱、急需人才缺乏”等难题,广州城投在接手管理市政维修处公司后,当机立断明确:不仅要自主创新,也要重视产学研合作,借助外部科研力量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于是,广州城投积极促成市政维修处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众多院校合作,研发范围涵盖高性能水泥混凝土、高性能沥青路面养护材料等。其中,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中,双方共同推进高韧静音型薄层沥青路面的推广应用,该技术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级工法1项等多项奖项。

同时,广州城投还牵头建设了“新材料研发中试环保基地”,计划2025年年底竣工投产,产能较目前提升约4.5倍,达产后预计年度营收6.6亿元,纳税4400万元,致力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最先进的环保型自动化拌和中心。

广州城投以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地方国企与民营混合所有制运营的成功典范之路,也是地方国企助力传统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样板。

三、转型实属不易,老炮给三点生存心法

上面的路径与案例看着简单,但实操起来也着实不易。就跟当年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型一样,难啊!但难也得转啊,这里,老炮有三点生存心法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多出来学习培训,看看别人家的模式与案例

别一天到晚闷在自家办公室,就知道琢磨手头那点事儿。城投兄弟得多去参加行业论坛、产业研讨会、课程培训等等,那里聚集了五湖四海的同行,有已经转型成功的,也有正在路上摸索的。去听听人家的故事,说不定就能找到共鸣。

比如,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供应链行业论坛及培训,汇聚了数百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城投、产投、金控、铁投、水投、建投等国企供应链公司,场面相当热闹,跟着知名专家老炮学习行业领先模式与案例,并相互认识链接、拓展业务。另外,城投兄弟最好还得多参加当地的招商引资推介会,别小瞧了这些活动,里头藏着不少优质产业项目,说不定下一个合作机遇就藏在某个推介会角落。

其次,城投兄弟还得多去外部(省外)企业串门交流

尤其可以走访那些在某一细分领域做得突出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他们在市场竞争里摸爬滚打多年,身经百战,身上的本事可不少。

像我们之前接触的一个城投兄弟,之前一直为公司数字化转型犯愁。后来,他跟一家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团队深入交流几次,回来后整个人的思路都被打开了。他带着团队把公司信息系统重整了一遍,把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嵌进供应链管理,现在公司运营效率能比以前提升好几倍。

所以,城投兄弟也别小瞧了跟外部企业交流的威力。

最后,城投兄弟还得多跟老炮混熟,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

这年头,真正的实操经验往往掌握在那些深耕行业多年的老炮手里。这些老炮儿要么在高校教书育人,要么在咨询机构给企业出谋划策,手上案例一抓一把。多去听听他们的课,或者请他们到公司做内部培训,说不定就能把多年积压的难题给解了。

总之,城投兄弟们,转型是苦,但苦中有甜。只要愿意走出来,从那些趟出一条血路的前辈身上汲取经验,说不定下一个成功转型的传奇,就是你自己。

要是你对转型这事还懵懵懂懂,就多出来走走、多问问,总会有出路的。

所以,为助力城投、交投、商投、铁投、水投、金控等国资国企供应链公司,找到新形势下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万联网联合数位行业顶尖专家、实战老炮、企业大咖,针对国资国企供应链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个性化难题,比如:十五五规划制定、主责主业范围、供应链业务增长、服务地方产业集群、供应链业务合规与风险诊断、供应链品类选择、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数据资产入表机遇、农产品/煤炭/冻品/冷链/再生物资细分领域实务等,灵活提供包含入企培训、咨询辅导、教练式闭门研讨会、战略规划评审、合规与风险诊断的法律服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货权管理解决方案等服务,助力国资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

往期部分参训企业名单如下:滕州国资委、江苏省商务厅、中国物资储运集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中国兵工物资集团、中国航油集团、中国石油、五粮液集团、新疆国投资本、江苏汇鸿国际集团、广州发展能源物流集团、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湖北商贸物流集团、新疆商贸物流集团、江西财通供应链金融集团、陕西交控集团、陕西金控集团、厦门信达、厦门海峡、厦门港口、河南投资集团、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淮北矿业集团、深圳港物流集团、深圳中电投资、深粮控股、山东融汇物产集团、山东稼轩人才发展集团、江苏连云港港物流、上海链接者集团、苏州高新人才发展集团光明食品集团、青岛人才集团、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包头正信集团、内蒙古交通集团、丰城金融控股集团、鹤壁绿康、四川盛途供应链、易见供应链、江苏金农股份、顺丰数科、秦岭数字、南京德乐科技、中壬银兴信息技术、惠州市港口投资集团、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中新联上海实业、山西焦煤集团、晋陵集团、内蒙古圣圆能源集团、大庆市国投集团、淮安水利物资、山西天地王坡、贵州铁投、河南投资集团、前海产业发展集团、安琪酵母、山东民生资源集团、通汇资本、中油物流、江苏沿海开发集团、安吉物流、佛燃能源、江西江投资本、黑龙江睿资产经营、江西蓝投、丰城金控、许昌金控、许昌投资、金航商业保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九江银行、众邦银行、吉林银行、北京银行、海峡银行、泸州银行、聊城金投控股、越秀融资担保...

其中,在入企培训层面,大家选择最多的爆款培训主题参考如下(可根据企业需求灵活定制)

1、十五五规划下供应链业务战略规划与布局专题

2、国企供应链业务高质量新增长专题

3、地方总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专题

4、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专题

5、公平竞争条例下招商引资模式创新专题

6、中国企业高质量跨境出海及东南亚发展专题

7、循环经济背景下再生资源业务专题

8、供应链金融创新与风控专题

9、冻品/农产品供应链业务实操专题

10、数据资产入表与管理专题

11、国企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新质发展专题

咨询联系: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宋华:山东省担“供票+担保”开启产融脱核目标新路径
下一篇:国企供应链必读:从大宗供应链巨头实践来看,搭建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的6大关键模块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