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千亿级民企巨头暴雷!曾创造跨界神话的多弗集团陷入债务危机:“左手倒右手”的空转贸易游戏堆成的500强到底有多疯狂?
2025年7月25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场看似普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开庭审理。原告温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将温州多弗地产及其关联公司告上法庭,揭开了多弗集团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创始人胡兴荣旗下多家公司股权被冻结,涉及金额近10亿元。多弗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屡被国家税务总局提示欠税。均和集团暴雷的硝烟还没散去,紧随其后,另一家从烂尾楼废墟上崛起的千亿级巨头多弗集团,如今也在债务漩涡中摇摇欲坠。
而就在一个月前的6月18日,多弗集团还风光无限——在《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以1165.85亿元的品牌价值高居第88位。如今,这个横跨航空、新能源、新兴科技、文旅地产等行业的千亿商业帝国,却因一连串债务纠纷陷入风雨飘摇,其背后隐藏的债务风险、资产腾挪、贸易空转及关联交易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01、曾创造中国民企“跨界神话”
多弗集团由80后创始人胡兴荣创立,前身为 2000年成立的雅洁锁业,后发展为国内领先的大型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员工万余人,连续多年入榜中国企业5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0强。2024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43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8位、中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第329位。
1980年出生的温州商人胡兴荣,被商界称为“烂尾楼富豪”。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这位28岁的年轻人带着全部身家北上京城,瞄准了满地狼藉的烂尾楼项目。
“当时一栋烂尾楼的价格只有正常房价的30%,盘活后能以70%的价格出售。”一位曾与胡兴荣合作的地产商回忆道。通过收购北京朝阳区某烂尾商业综合体,胡兴荣赚得第一桶金,并将一家普通锁具作坊蜕变为资本运作平台——多弗集团。胡兴荣的资本版图迅速扩张:2015年以5.81亿元竞得A股上市公司兴乐集团;2018年将港股上市公司民生国际收入囊中,形成“A+H双资本平台”;2022年更斥资数亿美元全资收购意大利Fama直升机公司和加拿大Murphy飞机制造公司。官网资料显示,多弗集团围绕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助力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打造高科技产业集群三个战略方向,主要深耕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新兴产业、城市建设四个业务领域,在国内外主要城市深入布局,形成了以实业、贸易、投资、航空、新能源、新兴科技、文旅地产为主导产业的全球化业务版图,拥有恒天海龙(000677.SZ)和民生国际 (00938.HK)2家上市公司,服务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
至2024年,多弗集团已扩张为拥有2189亿元营收、1433亿元总资产的商业巨舰。创始人胡兴荣也以130亿元个人财富入选胡润全球富豪榜,创造了中国民企的“跨界神话”。
02、不良资产的反噬
发家之本如今成为致命软肋。多弗集团赖以起家的烂尾楼收购策略,正演变成吞噬集团的债务黑洞。在贵州石阡县,多弗集团于2018年底收购的“福天领秀城”项目已成烫手山芋。项目原股东聂福兴欠下张仲亮7800万元股权转让款,并出具欠条。当多弗接手贵州福天房地产股权时,这笔债务如影随形。为逃避债务,多弗上演了“资产大挪移”——将福天领秀城二期1776套商品房转移到湖北祥风信息科技和湖北姣虹贸易两家关联公司名下(这两家湖北公司与多弗集团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法院的判决书击碎了这一计划,2023年,张仲亮成功申请冻结铜仁福天、贵州福天及重庆福天旗下1亿元资产。
在重庆,多弗集团旗下的重庆皇石置业因贷款逾期被广发银行起诉。这家由多弗港股上市公司民生国际100%持股的企业,曾接手烂尾多年的重庆万豪行政公寓项目,如今却因一笔12.5亿元的经营性物业贷款陷入债务泥潭。
天眼查数据显示,多弗集团旗下地产公司涉及18条司法案件,其中17次成为被告,被执行总金额达2850万元。多地项目陷债务纠纷,部分房产被拍卖;航空产业园、文旅小镇等多个项目停摆,如温州 150 亿元航空产业园签约四年未供地,山西奥特莱斯项目延期开业后因工程款问题停工;旗下生物科技等板块也出现企业注销、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等情况。
国家税务总局的欠税提示如同警报,在多弗的财务版图上频频闪烁。
03、“左手倒右手”的虚假贸易与千亿营收魔术
多弗帝国奇迹般的扩张速度背后,暗藏危险的财务戏法。该集团营收从2019年的258亿元飙升至2022年的2068亿元,一年内实现百亿到千亿的跨越,其“秘诀”在于贸易板块贡献的超1500亿元营收。
网易清流工作室的调查揭露了真相:多弗与国企、上市公司的电解铜贸易形成完美闭环。以锡业股份为例,在锡业股份2.36亿元的电解铜贸易中,上下游客户竟都是多弗的关联企业。这种“左手倒右手”的交易,使营收数字如气球般膨胀。
据清流工作室统计,与多弗集团发生大宗商品交易的公司还有云锡集团、格林循环、福达合金和国美电器等,这些公司交易结构错综复杂,当中究竟存在多少闭环交易,尚无定论。
更荒诞的是,在大宗贸易做的“风生水起”的多弗集团,即便2024年“营收魔术”被媒体曝光,昆明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昆明市属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交通类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衍生产业发展核心的AAA级投融资主体),仍像被蛊惑的信徒,执意与多弗开展贸易合作。2024年昆明交投215亿元的“物资贸易”中(占昆明交投总营收的63%),前三大客户温州双潭新材料、温州灵沙贸易、温州来领贸易如三胞胎般惊人相似,合理怀疑是 “同一个实控人”。这三家公司不仅同一天成立、同一地址注册,交易标的都是电解铜,交易额合计72亿元,占昆明交投当期销售额的33%。而多弗国际控股集团曾经正是其中两家公司温州来领贸易和温州灵沙的实控人(但2025年4月底温州灵沙的股东从多弗国际控股集团变成了自然人)。
04、停摆的项目与断裂的资金链
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当资本戏法难以为继,多弗旗下的实体项目纷纷陷入停滞。
自2021年起,多弗集团与多地政府签约的航空产业园项目,如今沦为“空中楼阁”。
在温州,宣称投资150亿元的航空产业园在供地信息中不见踪影;在山西清徐,奥特莱斯项目2023年部分开业后因工程款纠纷停工;在丽水,温泉项目因股权冻结走向烂尾。
多弗集团曾寄希望于锦州银行的持续输血——通过质押旗下江苏友富薄板、浙江中麦安防等6家制造业公司股权融资。但随着锦州银行自身陷入经营危机,2024年其天津河西支行等分支机构已停止接收多弗股权质押。
目前,创始人胡兴荣旗下近10亿元股权被冻结。这位曾叱咤资本市场的80后富豪,正品尝着激进扩张的苦果。
05、小结
多弗集团的危机轨迹与近年来其他暴雷民企呈现惊人相似之处:2022年雪松集团、2023年“世界铜王”正威集团、2025年均和集团,再到如今的多弗。同一套玩法不断复制——高杠杆、虚假营收、注水招商。
每次民企暴雷崩塌后,留下的都是普通员工、小企业主和散户投资者收拾残局。这也验证了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未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在大宗商品贸易的深海里,虚假交易、闭环操作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当监管利剑高悬,资本游戏终将落幕。不过,多弗的兴衰再一次警示着所有企业:商业的本质终究不是数字魔术,而是脚踏实地的价值创造。
来源: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下一篇:建议评论对接!国企供应链按价差模式干农副产品大宗贸易的5大业务场景:规模集采与分销、委托加工、定向采购、仓配联动、期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