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城投深陷泥潭:万亿债务愁化解、园区返税招商叫停、园区空置率高,产业供应链服务或成救命稻草!
城投公司的日子,从来没像今天这么难过。
一边是每个月雷打不动的还本付息压力,市场化业务青黄不接,只能借新还旧滚动债务;另一边是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约75%的产业园区、开发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壳化现象,厂房空置率居高不下,而作为园区运营主体的城投公司,如果光是靠入驻企业的租金,那收入连给出去的利息都覆盖不住。
更要命的是,当前招商政策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税收优惠这一传统招商引资的“杀手锏”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出台逐步失灵。财政部2024年3月开展的专项督查显示,全国89%的产业园区已取消区域性税收返还政策。这对于协助地方政府进行园区招商的城投、产投而言,必须想其他的法子进行招商引资。这还不算完,不少地方政府领导还要求城投从建园区、修厂房逐步转向真正干产业的产投公司,借着产业的名头来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可这中间具体怎么干,谁都给不出一本明白账。
于是,在“既要、又要、还要”这三重压力下,不少城投公司陷入了无尽的迷茫中:既要完成政府交办的产业导入、招商引资任务,给地方经济、就业、税收都做出贡献,又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企业真正想要的扶持,最后还得让产业园区真正运转起来,自身才能获得稳定且合规的营收和利润,为持续融资打下基础。
那破局之道在哪?
给园区企业提供完整的产业供应链服务,或已成为这场转型的核心突破口!
一、为何布局园区产业供应链服务,是城投转型的最佳切入点?
专业机构测算,2025年全国产业园区总建筑规模预计达62亿平方米,其中处于闲置状态的空间约20亿平方米,空置率超过32%,较2024年进一步攀升,远超国际公认的30%警戒线,意味着每3平方米产业空间中就有1平方米处于空置状态。
此外2025年9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指引》中明确设定了园区空置率红线,其中省级园区空置面积不得超过总规划面积的15%,地市级园区不得超过20%。
而根据上述专业机构测算的产业园区空置率,目前的数据显然是不达标的。
而产业园区空置率高的本质,实则是产业园区的服务价值太低。因为企业需要的不只是物理空间,更是能帮助企业自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的产业生态。
那怎样提升产业园区的服务价值?
布局园区产业供应链服务很有必要!园区产业供应链服务是围绕城投运营的园区内的企业集群,连接原材料供应商、园区生产企业、分销渠道、终端市场及配套服务机构的完整体系。其核心是通过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集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整体效率,推动园区从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升级。
而园区产业供应链服务有5大核心环节,这也正好戳中了园区企业的痛点:
1、集采服务:解决企业采购量小、采购成本高问题。比如整合园区内企业的原料采购、产成品采购需求,城投公司向上游供应商进行议价,通过扩大采购规模来降低采购成本;
2、统销服务:解决企业销售渠道窄、议价能力弱困境。比如城投公司在园区内搭建直播电商基地,助力园区企业拓展销售渠道;
3、物流配套:解决企业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难题。比如城投公司构建“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物流体系,规划建设共享智慧仓库,为企业提供物流运输、仓储租赁、库存管理等服务;
4、供应链金融: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瓶颈。城投公司可基于园区产业供应链的生产经营数据,引入金融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如以企业的集采订单为依据提供订单融资;
5、配套服务:解决企业专业服务获取难痛点,比如设立生产设备/维修共享中心、产能共享中心、人才共享中心、配套财务系统/OA系统等。
而作为园区运营主体的城投、产投,布局园区产业供应链服务拥有着天然的优势:
1、信息优势:长期运营产业园区、开发园区所积累的企业数据,让城投能够快速了解园区企业需要采购什么原材料、生产什么产品、用什么物流方式运输、产成品销往哪里、哪家的产品最受欢迎等信息;
2、空间优势:对产业园区、开发园区载体的运营控制权,可统一规划建设共享仓库、物流中心、设备中心等专用设施;
3、信用优势:城投大多由地方国资委、财政局等政府部门直接出资设立,这种政府背书加持,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大型供应商的信任,获得大额、稳定的授信额度。
与单一企业供应链相比,园区产业供应链服务具有3大独特价值:规模效应显著、资源共享性强、产业粘性高。通过整合产业园区内数十上百家企业需求,城投公司能创造出单个企业无法获得的竞争优势。
二、城投转型为产投的4大实战路径:从只会收租的包租公到真干产业的合伙人
城投公司布局园区产业供应链服务,并非要替代市场主体,而是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创新服务,弥补市场短板。具体可通过4大路径实现突破:
(一)路径1:做集采统筹者,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城投公司可成立专门的集采服务中心,通过调研企业采购需求,分类整合原材料、通用设备等采购订单,与优质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形成“园区总订单+企业分交付”的模式。
比如,苏州工业园区某投资集团成立“园企集采联盟”,整合200余家企业的芯片、显示屏等核心部件采购需求,年采购规模达80亿元,与台积电、京东方等签订年度协议,使采购价格较市场价低8%-12%。又如,无为市某城投全资子公司与安徽某电缆集团签订首单3000万元供应链贸易合同,通过整合线缆导体领域的采购需求,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推动域内电线电缆企业向高端化、规模化迈进。
(二)路径2:做物流整合者,提升物流运转效率
城投公司可依托园区空间优势,构建“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物流体系。规划建设共享智慧仓库,引入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合作运营,为企业提供仓储租赁、库存管理服务;整合园区企业的运输需求,组建共享运输车队或与物流企业签订专属运输协议,实现统一调度、集中配送。
比如,云南省某市将快递产业园、电商产业园、青年创业园三园合一,建成的物流中心,让深圳某电子机电公司每吨电子器件运往广东的物流成本降到680元左右,每年节约成本15万元,物流成本降低了22%,配送时间也大幅缩短。又如,合肥某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公司建设“汽车零部件智慧物流园”,提供厂到厂的专线运输、VMI服务,使零部件配送准时率从85%提升至98%,极大提升了园区企业的物流效率。
(三)路径3:做金融赋能者,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城投公司可基于园区产业供应链的生产经营数据,引入金融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比如以企业的集采订单为依据提供订单融资,以应收账款为抵押提供保理服务,整合企业信用信息与银行合作推出“园区贷”等。
比如,东莞松山湖某园区控股公司推出“研发贷”,以企业的研发设备采购合同、专利预期收益为质押,联合东莞农商行发放贷款,单户最高2000万元,已支持15家企业完成研发投入。此外,还有长沙某经济开发区建设公司推出“仓单质押贷”,企业以仓储货物为质押,可获得最高货物价值70%的贷款,年投放资金10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路径4:做市场链接者,拓展企业销售渠道
城投公司可搭建园区企业产品统销平台,整合内销与外贸渠道。对内,积极与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合作,为园区企业开辟 园区专区;对外,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比如,宁波某经济开发区建设投资公司组织企业参加中国模具展,搭建余姚模具网,2024年帮助企业获得国内外订单超8亿元。又如苏州某投资集团搭建“园区电子商城”,对接国内手机厂商、汽车电子企业,2024年帮助园区企业实现配套销售超60亿元,通过拓展销售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领先实践案例分析:看各地城投如何布局园区产业供应链服务
(一)案例1:苏州工业园区某投资集团正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超级链主
面对园区5000亿元产值的电子信息产业,苏州工业园区某投资集团成立“园企集采联盟”,整合华为苏州研究院、三星电子等200余家企业芯片、显示屏采购需求,年采购规模80亿元,采购价格较市场价低8%-12%。
同时建设10万平方米智能共享仓库,与顺丰、DHL合作提供“仓储+跨境运输”服务,使企业库存周转率提升40%。联合苏州银行推出“芯片贷”,累计发放贷款30亿元。
其核心模式为:以集采为切入点,打通物流、金融、销售全环节,做深做透一个产业。
适合对标:位于产业集群发达地区、有较多优质企业资源的城投、产投参考。
(二)案例2:合肥某经开建发,新能源汽车的“配套专家”
紧扣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合肥某经开建发整合园内40家零部件企业的钢材、橡胶需求,年采购10万吨,与马钢、中策橡胶签直供协议,成本降10%。
搭建“零部件配套平台”,促成园内企业与江淮汽车、蔚来汽车的配套合作。建设“汽车零部件智慧物流园”,提供厂到厂的专线运输,配送准时率从85%提升至98%。
其核心模式为:背靠本地主导产业,做精做细产业配套,成为主机厂与零部件厂的超级连接器。
适合对标:所在城市有明确主导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基础的城投、产投学习对标。
(三)案例3:东莞松山湖某园区控股公司,生物医药的专业管家
针对生物医药企业“采购精、物流专、融资难”的特点,松山湖某园区控股公司成立“生物试剂集采中心”,整合园内30家药企的血清、培养基等耗材需求,采购价格降低15%,交货周期从45天降至15天。
建设符合GMP标准的冷链仓库,配备专业冷链车,满足生物制品运输要求。推出“研发贷”,支持15家企业完成研发投入。
其核心模式为:聚焦专业领域,解决行业特殊痛点,构建高门槛供应链服务体系。
适合对标:专注特定高端产业、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城投、产投学习借鉴。
总而言之,城投公司通过布局园区产业供应链服务,实质上是完成了一次价值重构——从依赖土地溢价的空间提供者,转型为创造服务价值的产业赋能者。
这种转型不仅解决了园区内企业“采购贵、物流难、融资愁”的实际问题,更实现了城投自身从输血到造血的功能转变。随着产业集群化、智能化发展,城投公司将以供应链为核心抓手,不断深化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对于那些还在债务压力和空置园区中挣扎的城投来说,布局供应链服务已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谁能率先完成从包租公到产业合伙人的角色转变,谁就能在城投转型大潮中脱颖而出。
所以,为助力更多央国企、供应链企业能够找准自身的转型升级之道,用好数智供应链破解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难题,比如城投如何有效转型为产投真正助力园区企业降本增效、强监管下国央企供应链公司如何从纯垫资贸易转向供应链集成服务、省属国企与市县国企怎么各自发挥优势践行“省地共建、联动发展”、国企怎么通过构建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实现合规增收增利且风险可控、国企怎么用好自身资金优势做好产融结合真正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作为国内领先的产业数字化与产融创新智慧服务平台,万联网拟于2025年10月30日在武汉举办“2025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面向全国邀请来自供应链服务圈内的龙头企业、供应链公司、产业投资公司、物流商、银行、数字化服务商等300+人参与。
本次大会聚焦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与机遇,邀请一众行业大佬、企业大咖和专家老炮,包括不少来自一线实践的标杆企业,包括有央国企(城投集团、产投集团、金控集团、物流集团等)、助力央国企转型的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等实战大咖,围绕“反卷。重构·提质”分享研讨,同时现场将降重发布《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5》。
本次论坛有3大核心看点:1)有内容:20+供应链行业专家、实践大咖分享,针对“城投转型为产投、国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产融结合、数智化+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风控与合规、货权管理、生产性互联网平台构建、数字供应链金融科技创新”展开详细研讨,解读最新政策、分享最新实践、传授实在经验,认认真真给大家支招;2)有机会:300+供应链领域企业大型业务交流会,现场央国企居多,根据往期数据分析,参会管理层高达82%;3)有礼物:现场有机会免费领1本纸质版《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5》。
现场参会/演讲赞助:李女士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