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数据军团“百花齐放”!数字认证控股股东变更,北京数据集团亮相在即,数据要素市场迎来首都旗舰新力量

万联网 , 毛莉 , 2025-09-09 , 浏览:1143

北京国资公司将其持有的数字认证股份无偿划转至新成立的北京数据集团,后者由此获得52.48%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北京数据集团注册资本30亿元,定位为首都数字经济建设的核心力量,将于2025年服贸会期间正式揭牌。此次整合响应了国家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政策导向,也体现了全国范围内以国资为主导的数据集团成立浪潮,旨在推动公共数据运营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破解诸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彰显数据赋能产业的实际价值。

9月5日,数字认证(300579.SZ)发布公告称,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已将其直接持有的公司7085.58万股股份无偿划转至北京数据集团并于9月4日完成过户登记手续。同日,北京国资公司向北京数据集团无偿划转其直接持有的首都信息全部国有股权亦完成过户登记
至此,北京数据集团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数字认证52.48%股份,成为公司新任控股股东,标志着北京在数据要素市场布局中再落重要一子。资本布局:股权划转完成,控制权结构明晰

根据公告,北京数据集团直接持有数字认证26.24%的股份,通过首都信息间接持有另外26.24%的股份。这种股权结构确保了北京数据集团对数字认证的绝对控股权。

本次划转的股份全部为无限售流通股,意味着这些股份可以在公开市场自由交易。不过,作为战略控股股东,北京数据集团短期内减持的可能性很低。

数字认证强调,尽管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仍为北京国资公司。这一安排保持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对稳定性,有利于管理过渡和战略延续。

战略雄心:北京数据集团的定位与使命

北京数据集团成立于2025年7月22日,注册资本高达30亿元,由北京国资公司全资持股。据了解,这家公司将成为首都数据要素市场的核心运营主体,承担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资产管理与市场化运作等职能。

据披露,北京数据集团将于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9月10日至14日)正式揭牌。揭牌期间还将举办北京数据产业生态发展论坛,彰显其在北京数据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北京数据集团的经营范围涵盖大数据服务、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等多个领域,构成了完整的数据产业链布局。

据万联网获悉,北京数据集团将紧抓新基建、新型智慧城市、信创工程等新机遇,打造领先的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服务商,巩固首都信息在北京地区首都政务数字基础设施、医保等重要民生政务系统等核心业务领域的优势地位;深耕网络安全产业,占领行业制高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网络安全可信服务商。

全国浪潮:数据集团建设进入"百花齐放"时代

事实上,北京数据集团的组建并非孤例。一场由国资央企主导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浪潮正席卷全国。

华夏时报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0家数据集团陆续组建,中央企业已成立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内陆,从经济重镇到新兴枢纽,“数据兵团”正以惊人速度集结。

目前国内数据集团名单超100家,其中省级设立16家,省会级城市设立14家,地级市和县区级等设立83家。这些集团覆盖政务云平台建设、公共数据运营、智慧城市服务、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关键领域,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数据产业生态体系。

2025年上半年,多地加快了数据集团建设步伐。例如,四川数据集团在2025年2月14日在成都揭牌,注册资本20亿元。湖北大数据集团2025年6月在武汉正式成立,作为湖北省属一级国有企业,由湖北省政府国资委联合湖北联投集团、长江产业集团、湖北交投集团、湖北文旅集团、湖北宏泰集团、湖北港口集团等6家省属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50亿元。

央企层面,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的规模则形成了另一支“国家队”。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央企业已成立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约66%的行业龙头企业购买过数据,数据开发利用的热情不断提升。例如,今年5月,中国建材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括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数据处理服务、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由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4月12日,中电数据产业有限公司在深圳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

经济学家余丰慧表示,数据集团陆续组建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数据赋能,通过深度挖掘分析行业数据,助力企业精准决策与商业模式创新;第二技术创新驱动,加大大数据处理、数据安全等技术研发投入,推动行业技术升级;第三跨界融合促进,利用庞大数据资源,推动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等新兴业态发展,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政策驱动:顶层设计引领市场建设加速

当前,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引领地方多元实践的探索下,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正加速推进。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发布,构建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了顶层设计。

2023年3月,国家数据局组建,解决了长期数据管理职责分散的问题。

2023年8月,财政部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明确数据资源可作为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为数据要素的资产化、资本化奠定了会计基础

顶层设计明确后,具体的行动计划迅速跟进。2024年初,国家数据局出台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该行动计划选取了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目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已在顶层设计、行动规划、基础设施、生态培育和地方实践等多个层面系统推进、加速发展。

应用实践:数据赋能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各地数据集团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和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趋势而成立的重要力量,它们密集成立并非“为建而建”,而是承担着推动数据资源整合、流通、开发和利用使命,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实践者。

这些数据集团作为区域数据要素市场的核心运营主体,其核心价值在于将散落在政府、企业各处的“数据孤岛”连通为“数据大陆”,并通过专业的治理、开发和应用,将其转化为可直接驱动业务增长和生产效率的“数据燃料”,其实践也为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探索了路径、积累了重要经验。

例如,早前2018年10月成立的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承担着服务贵州省大数据战略行动、服务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使命,为全国数据要素化改革提供了“贵州经验”。年成立的湖北大数据集团,则立志成为“数字湖北”、“数智湖北”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其核心使命是打造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平台,破除数据壁垒,进而引领数字产业发展。

而数据赋能的价值,最终也需要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来体现。北京金融公共数据专区就是成功案例。该专区通过合法合规地汇聚税务、社保、公积金等高价值公共数据,在确保数据安全与隐私的前提下,向金融机构提供标准化数据服务。截至2025年6月,该专区累计可触达数据量67亿条。为60余家金融机构及70万家市场主体提供服务超过4亿次,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这一举措破解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的核心痛点,让金融机构敢于贷、放心贷。其直观成效是:支撑金融机构推动线上普惠贷款实现"量增、价降、面扩",将融资服务周期从传统"按月"计算缩短至"最快5分钟"完成,这不仅提升了金融效率,更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的最生动诠释。

未来展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势头强劲,其重要性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预计,2025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人民数据研究院院长陈丽认为,未来政策、技术、需求共同推动数据要素市场进入“加速度阶段”。她强调:场景化是价值核心,数据源于场景、终于场景”,需依托具体场景实现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例如,北京市已经提出探索数据入股、数据信贷、数据信托和数据资产证券化等数据资产流通模式,这些创新模式将为数据要素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从云上贵州的先行先试,到湖北集团的体系化构建,再到北京数据集团的资源整合,各地数据集团正通过扎实实践证明,数据要素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其体量,而在于其流通与赋能。当数据与业务场景深度结合,便能转化为效率提升与模式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北京数据集团将在服贸会期间的正式亮相,数据要素市场的"首都旗舰"将扬帆起航,在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数据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变,催生万亿级新经济增量。

来源: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无)
下一篇:湖北这家省级“港口航母”迎来新掌舵人!今年营收冲400亿元、资产总额达1000亿元,如此目标能否达成?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