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供应链行业老炮的压箱货:如何通过央地共建,盘活空置产业园?
正威与均和的暴雷,把很多在供应链业务在阳光下的阴影基本显露无疑,以我了解,还有很多类似企业在区域产业空置下逐步走向规模的深渊,还要带出一批类似的问题出来。
地方国企与供应链业务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地方国企与类似供应链公司构建混改业务机制,成立合资供应链贸易公司,然后在当地建立产业园,由招商的供应链公司统一操作,利润输出分享,地方国企提供运营资金,并由控股地方国企进行财务并表。国企发挥了资金优势,并表后形成较大的规模流水,建立产业园区获得更多的银行资金和资产。
第二类,地方国企挖了供应链公司高管,构建自己的团队,围绕产业园区的需求和渠道,发挥资金优势,强行构建供应链体系,成立供应链贸易公司。
第三类,地方国企与供应链公司合作,由供应链公司携带上下游,通过资金优势与供应链公司做贸易。
笔者最近跑了几十个城市,走在其中任何一个城市周边的产业园,除了快递物流园外,大部分各类产业园很多是空置率非常严重的,还有好多产业园陆续完工,都没有赶上好时候。看到那些几十,几百亩的产业园好几个,冷冷清清听的到鸟叫,空荡荡的大厦,周边压抑的荒凉,大部分以前是良田,看上去美轮美奂的产业园中空空楼房,真的好心痛。
可以预见,类似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保税产业园,区块链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跨境产业园,新型城市集散地。有些一栋大楼,有些是一片片园区,接下来可能还有算力产业园,数字资产产业园,智数产业园,碳排产业园等相继挂牌出现,产业园里没产业....大多都是为了不能言说的事儿。
除去房地产,后一波的工业产业园才是这里的核心泉眼。没有对应产业项目,产业园就无法统建统批,没有流水,就无法建产业园,有了产业对应流水,这才是绑定产业园批复的关键。产业园投入从拿地到建设,再到管理,一个大项目,养活几批人。
地方产业园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1:集而不聚,产业协同效应非常弱,能实现产业上下协同有效赋能的不多,而基于集散地的数字化基本全军覆没,如华南城网等。
2:数字化赋能不足,这块基本在全国产业园区基本都存在不足,重开发,轻运营的现象普遍,所谓智慧化园区不仅仅是一个收费口,一个监控室,它包含对产业园区的整体服务,赋能的问题。还有整体有效的运营团队和运营体系,还有产业的招商,产业上下游的贸易,金融风控等一系列的数字化赋能。
3:招商难,竞争白热化,随着各地产业园风起,产业园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千篇一律的园区规划,特色不足。
4:政策依赖性过强,产业发展和规划脱节,如很多地方的医疗器械产业园,过度依赖资金,税收,土地等补贴,没有进行有效产业规划和调研,最后有园无产,周边配套体系跟不上,服务能力脱节,而在实施公平竞争条例、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靠税收补贴招商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产业园重复建设的问题已经出现了,我去赣州考察,就发现赣州没有有色园区,这十来年赣州做了很多华南区域招商,在佛山采购原材料,拉到赣州生产,又拉回佛山电镀,电镀完又回到赣州组装生产,然后又拉回深圳出口。这事属于产业链配套完善的问题,但是旁边的保税物流园区却空着。
从2017年起,我们就在探索产业发展与地方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的问题,也在区域省份探索过集散地的数字化,疫情三年,加上内贸的内卷和部分产业出海转移,电商直播平台,本地团购的出现,让很多集散地出现商户离场导致经营惨淡情况,如何有效产业招商,改变原有的运营思维,包含产业金融对上下游延申,商户的赋能,有一些酸甜苦辣的回忆,也有一些运气,我们在摸索中也产生不错的效果。借用一张农业产业蓝图:
整个产业分为资源产出段,资源归并整合段,资源加工段,分销渠道段,客户定制需求段。前端存在生产资源归并整齐套性,后端存在是客户需求生产定制性。
我们在逐步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分析在产业链中的角色,然后重新定位产业节点,产业链也可以借用苹果供应链的核心打法去改造供应链的节点形态,通过产业链节点再造,去作需求计划可控,形成订单集拢,物流规划,通过数字化改造,逐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成本结构,形成节点优势,与地方产业链接,强链,固链,补链,同时降低下游生产的资金占用库存成本,生产成本,做活链条。
对于节点上的企业供应链一般分为核心两段:采购供应链,渠道分销链。大部分企业关注的渠道分销链,通过省,地市分销渠道,在渠道上可控,所有做到极致,但是产业链成本核心降低在采购供应链由于上有存在核心链主,或者类似集散地相对散乱小,导致采购供应链上整合是不足的,于是我们围绕采购供应链核心节点,产业的链主,来对整个产业改造作文章,渠道不错效果。
我们在某项目产业园盘活基础上,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模拟一个链主的方案分享给大家,以抛砖引玉。
一、方案的主要内容
合作模式:
地方某国企紧扣内贸创新,外贸发展双轮驱动的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产业发展目标,依托产业港产业园现有资源,通过“商贸+产业园+产融+数字化”国家物流枢纽叠加优势,完善数字化能力,加快建设智慧物流园、长江核心港口等配套设施,推进物流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打造智数供应链要素集聚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夯实水路铁联运港,信息港,金融港多功能服务体系。
链主企业作为有色金属行业头部企业,关注A省、投资A省,充分体现了企业的责任担当。通过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对接,合力提速有色产业链智数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强有色领域合作,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共同推动港产联动发展。为落实国家“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目标,围绕“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决策部署,链主携手A省地方国企,利用产业港铁路水路物流优势,全力打造以“供应链金融+数字科技系统+线下数智化产业园”的有色金属产业智数供应链项目,助力产业港由传统的物流大市向大宗商品大市转变。
地方国企产业港主要产业规划

围绕周边核心需求产业,打造智数供应链平台,围绕数字先行,物贸一体,产融协同来对产业有效赋能。
发挥核心节点作用,打造以省为中心的产业园区核心节点,发挥数字化优势,构建交易总部,智数服务,智算中心,物流中心,招商中心,打造产业创新总部,贸易金融总部,孵化总部,会展总部,产学研等,以核心产业为发展,重新定义集散地,高效发挥集散地能力。
二、项目业态
围绕首个有色项目,主打产业集群需求供应,发挥招商回归经济,新型产业园赋能,做好产业延伸,完善周边产学研究体系,覆盖有色金属交易、交割、仓储、配送、回收、再生、金融服务的全产业链。
链主企业调度产业资源,满足需求,实现产业齐套性基础上,设置省分拨仓主要位置设在产业港,并设置前置仓覆盖省周边等地。分拨仓覆盖周边200公里,实现上午订单下午配送,下午订单第二天配送,有效降低周边企业采购库存和加工生产整体周期。
配合成立省级数智供应链产业链平台,实现有色金属全产业服务支撑,有效赋能。
三、产业合作模式
供应链金融服务+数字交易平台+产业园大宗产业服务+基金并购共融平台。

1、依托产业港作为分拨仓和前置仓,偏远等地市建立前置仓,重构铝产业链模型,后续根据产业的富集度和交易特性,可以单独于客户稠密产业带设立前置仓。
(1)引入链主认可的仓储企业进行监管。结合链主企业物贸资源导入快速上量,政府平台公司参与交易,与当地企业进行结合,保障交易完整和合归,全程参与货物交收,订单交易,货物交付的管理,同时可融合本市及周边铝、铜、钢铁加工企业情况,逐步覆盖周边等区域设立前置仓,覆盖对应地区的相关产业,有效保障企业经营情况及合作需求。
(2)根据业务发展特点,完整引入链主体系现有的上游供应链能力和下游客户的资源,根据实际需求,逐步接入数字化平台上已经合作的多家银行,着手A省各地城商行及地方银行的业务合作,同时构建金属产业基金,完善产业金融布局,帮扶企业融资成本快速降低。
(3)依托产业港的铁路水路运输能力优势,整合物流配送体系,打造自有的落地配送体系,实现网货配送数字化平台能力,完善区域自有物流枢纽的全面监控监管能力。全面打造信息港,金融港,物流港,商贸港,产业加工港。
(4)结合数字化风控平台,构建稳定的风控体系,结合政策,完善招商能力,构建产业链完整闭环生态。
2、建设陆港联合分拨中心,辐射全省及周边
(1)依托该省及周边铝产业链为主的加工聚集地产业优势,通过现有优势陆铁联运的物流资源,结合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扶持政策,数字先行,物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丰富产业园区上有资源的合作,联合政府的产投平台,建设运营地方国企金属产业平台化运营中心。
(2)围绕A省政府的产业优势及需求,发展扩大铝铜产品,钢铁加工全链条的交易及贸易量。
(3)建设A省有色金属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持续接入各方金融资源,为有色金属产业上下游客户提供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4)完成有色产业链资源逐步导入,实现金属产业完整闭环,搭建完整的分拨中心,前置仓体系,打通有色金属生产、物流、供应、消费全渠道,形成辐射某市市及周边地区的有色金属智数供应链多级层出交易结构中心能力。
(5)辐射A省及周边省份,做大规模。依托链主及旗下的产业资源,整合A省区域的铜铝产业资源,可延伸合作周边的金属再生资源产业、打造A省多地区的全金属产业链,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改造”发展方向,努力共建一个规模大、产业链齐全、集聚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有色金属工业智造产业生态集聚区。
四、预期成效
2025年运营目标:
链主企业给予该项目A省以需求拉通为基础,配合前置生产计划,做到按需发货,集约配送,为A省制造企业降低采购成本。
全程在途在库,全程可控,客户需求明确,成立产业基金,服务产业,可以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四个点以上。
下游加工的采购库存由原有的15天降低到现在3天,进一步对需求进行归并整合,加工企业整体生产周期缩短30%以上。
项目达产后,可以把产业港仓库申请期货交所指定交割仓,为当地创造可观的产业GDP和税收。
围绕产业做好产业横切,完整的供应链运营团队及风控能力。大宗煤,塑化,农业逐步分割,做产业横切服务。
围绕产业整合招商,链主企业通过内部宣传,产业港提供营商政策和环境支持,做好补链,强链,固链。供应企业,加工企业,贸易企业,服务企业入驻产业园工作。
五、总结
城市的竞争就是产业竞争,产业的富集带动产业有效发展。
城市做好服务赋能的工作,通过希望协同链主,引入供应链节点的改造,实现产业的物流&需求的节点集拼,通过数字化联通产区和销区,跨地域,跨周期的构建有效的供应链计划,做到要货就有货,无货零库存,也能实现期限协同,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把原有的产业园作为节点,做活城市的国企作为资金融通润滑剂,节点有了货,加工自然就顺畅了,贸易体系也就来入驻了,让地方产业真实实现物流,金融,人员,服务富集。
来源:万联网获授权发布,作者:胡勇锋(花名:员外),B2B协会首批创业指导专家,腾讯企金专家,曾负责筹建联塑集团五金建材平台,富士康集团买塑网创始人,中农物流平台,卓尔有色平台,参与TCL集团供应链,富士康的飞虎乐购B2C交易平台,同洲电子电视互联网生态平台。先后在工作中管理过供应链,物流仓储,运营,供应链,支付,金融等部门

下一篇:刚刚揭牌!湖北联投“省地共建”模式再添新实践:联鑫科技公司成立,填补阳新农业供应链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