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最新发声!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就是最大的独角兽”

经济观察网 , 黄奇帆 , 2025-07-02 , 浏览:115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2025年中期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期论坛聚焦“稳舵远航的中国宏观经济”。

“今后5—10年,中国经济进入到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抓好新质生产力,在增量上,要抓好中央提出的15个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在存量上,也就是现在100多亿元的工业制造业产值存量体系,要着力抓好绿色、低碳化和数字智能化的发展,用绿色低碳和数字智能赋能融合到存量的生产力体系。”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2025年中期论坛上表示,服务业方面,要着力抓好生产性服务业。

黄奇帆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性环节;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制造业的上游、中游、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全过程,生产性服务业又是知识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应该更多投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多重关键功能

黄奇帆认为,从框架结构上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有10个大类,具体包括:1、技术开发、创新,围绕着重大产品的产业链进行的产品开发、部件开发、工具开发、底层技术开发等;2、围绕着产业链的物流配套、交通运输和各种仓储无缝对接的物流配套服务;3、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包括租赁、融资、贷款或者抵押、股票上市,也包括产业链中的成千上百个企业互相之间的资金清算活动;4、产业链上成千上百个企业有市场服务、检验检测、各种认证的问题;5、产业链上绿色低碳服务;6、产业链上的数字化服务;7、产业链上的贸易、批发、销售、售后等服务;8、产业链上的品牌、专利、广告、知识产权的服务;9、产业链全过程,还有各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专业咨询的服务;10、产业链上还有各种人才培养,各种职业教育,各种人事管理等服务。

黄奇帆强调,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多重关键功能:既是高质量制造业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土壤与生态支撑,又直接构成GDP增长极、独角兽企业主要板块,是服务贸易发展基础、高端装备附加值核心来源,也是全要素生产率的组成部分。

第一,生产性服务业是GDP的增长极。以美国为例,1950年其GDP为4300多亿美元,生产性服务业占比10%;到2024年GDP突破29万亿美元,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升50%,欧盟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达到40%。中国在1980年,服务业占比仅10%出头,近年提升至27%-31%,增速显著。

第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高质量制造科技创新,也是孕育独角兽企业的摇篮。
以美国为例,按照估算,在2025年底美国资本市场总市值现在70多万亿美元,这其中有七个独角兽企业(包括苹果、微软、英伟达、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Meta和特斯拉),截至2025年5月,它们的总市值就突破了15万亿美元。

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就是最大的独角兽。黄奇帆分析了这样一个产业链上突出的现象:与苹果手机产业链与前述十大生产性服务业都相关,在这10个产业链里,苹果公司参与了从科学技术创新到整个的产业链全套管理,它是产业链的链头企业,在掌控了这些专利和服务的环节以后,把制造环节交给富士康等代工企业,在中国、在印度等地有上千个企业为其进行生产,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制造,但是苹果公司是制造业的龙头、链头,整个产业链利润的2/3以上都归苹果所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目前的美国6-7个市值达到15万亿美元的独角兽都是这种链头性质。

第三,服务贸易的增长极。目前,全球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量的25%,欧美占30%—40%。这个意义上讲,服务贸易怎么来发展?黄奇帆认为,服务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服务到外国去就变成服务贸易出30%—40%口,引进国外的生活性服务业也是服务贸易进口,现在中国的服务贸易只占全部贸易量的12%,主要进口的是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是生活性服务业旅游接待,进口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贸易往往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投资密集或各种附加值密集的服务业。

第四,生产性服务业也会极大提升产业利润率,提升各种各样工业制造品的高端附加值。

第五,生产性服务业一旦发达,全要素生产率的比重就会提高。现在全要素生产率最主要的就是讲知识的投入、人才的投入,各种创新创造的产出。传统的生产力比较多的是资源要素的投入,资金的投入和劳动力的投入。生产性服务业恰恰能够回避掉这三个传统要素的投入,推动个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生产性服务业对整个国家,对一个社会GDP来说,它是GDP的增长极,是高端科技独角兽的增长极,是各种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是高端投入产出、效益提升的基础,也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基础。”黄奇帆说。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四个发展短板

黄奇帆进一步指出了当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四个发展短板。

第一,占比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为27%或30%,低于欧美40%—50%的比例。

第二,服务贸易比重低:中国服务贸易比重只有12%,低于欧美的30%—40%和全球贸易中服务贸易比重25%。

第三,投入产出和利润率较低:中国工业制造业产值利润率近几年一直在7%左右,低于全球平均10%的水平,目前欧美可以10%—15%;全要素增长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第四,重视程度不够:中央虽重视生产性服务业,但各省份重视不足,在人代会报告和规划报告中提及较少;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工作也不够完善。

黄奇帆表示,在“十五五”期间要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因为生产性服务业终究是由企业创造和推动的,必须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业关联企业。

黄奇帆提到的重点培育的企业包括:第一,中小企业集群,5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聚焦物流、金融、检验检测等十大细分领域,形成专业化服务网络;第二,龙头企业培育,打造生产性服务业50强/500强企业,如新加坡物流企业普罗斯、法国施耐德;第三,产业链链头企业,类似苹果、华为、微软等,掌控产品全产业链十大生产性服务环节,包括研发、专利、供应链管理等环节,以“代工制造+服务把控”模式掌握产业链核心价值;第四,产业互联网平台,以“1+10”模式整合制造业与十大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大数据、AI等技术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推动以销定产,区别于单一销售导向的消费互联网。

黄奇帆表,在中小微企业、龙头企业、链头企业、产业互联网平台、政府服务机构这五大服务体系的推动下,到2040年的“十五五”末期,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将提升至35%,制造业保持在27%左右,二者合计可以达到62%,生活性服务业维持27%上下,建筑业等非制造业占比从10%降至7%,农业从7%左右降至5%,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来源:经济观察网,原标题《黄奇帆:生产性服务业是GDP增长极 亟需补足现代产业体系短板》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烦请平台留言删除。

-End-

为助力国企供应链公司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夯实安全发展底线,同时支撑业务高效高质量开展,2025年7月10-11日,万联网将联合3位专家老师——原世界500强首席风控官&全面风险管理实战专家张老师、拥有20年大宗供应链企业经营经验&国内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老师、拥有17年供应链风控实务经验&原怡亚通风控总监&现任德和衡律所合伙人张老师,在济南举办第五期《新形势下国企供应链公司如何通过调整风控策略支撑业务高质量发展实操课》,诚邀您与团队共同报名~

课上,原世界500强首席风控官&全面风险管理实战专家张老师,将基于20多年在世界500强的任职经验,重点分享如何构建一个既能兼顾业务效率、支撑业绩达成,又能落实全员风控、夯实安全发展底线的风险管理体系;新监管下集团型国企如何管控供应链子公司风险,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如何建立分级授权授信模型;如何有效挽回坏账损失等内容。让大家摆脱业绩和安全之间的恶性拉扯,要么总是怕业绩达不成,要么出风险全公司寝食难安。

课上,拥有20年大宗供应链企业经营经验&国内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老师,将重点分享供应链公司重新划定主责主业和选品的思路,并结合大宗、制造业、农业、消费等领域实践,给出国企在优化商业模式的落地建议。同时,黄老师将结合江苏德龙破产事件,深度剖析多家头部供应链公司真正的踩雷原因,教你避免踩大雷。很多时候不是没有风险,是规模还不够大而已,规模越大,出风险概率越大,不是不暴雷、只是时候未到。

课上,拥有17年供应链风控实务经验&原怡亚通风控总监&现任德和衡律所合伙人张老师,将从法律风控视角,重点分享10多个真实典型案件帮助大家规避风险,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容易被忽略但潜藏巨大风险的漏洞,货押、出口代理、代采代销等各类场景的实务细节,以及从制度流程、业务拓展、合同签署、日常运营4大维度指导大家做全面的合规体检。

报名咨询:李老师19168536275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经济观察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无)
下一篇:国企干供应链有多野?90%背上官司的国企都栽这些漏洞上了!从事前尽调准入-事中运营管理-事后风险处置,律师给你支招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