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游戏终局!汪林朋坠亡背后:首富光环与国资流失争议
近日,家居行业传来一个震惊消息,居然智家(原居然之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在家中坠楼身亡。7月28日晚间,居然智家发布公告证实了这一传言。
从7月23日解除留置到7月27日坠楼身亡,短短五天时间,这位曾执掌居然之家26年、梦想“2030年海外再造一个居然之家”的商业巨子,以一种令人唏嘘的方式结束了自己57年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此时距离他推动居然之家借壳上市创造“资本神话”不过五年光景。
从“体制精英”到“家居首富”
汪林朋1968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罗田县,1990年从北京工商大学会计系毕业后,进入原国家商业部财会司任职。此后,他先后在中商企业集团、华联商厦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担任要职。
1999年的一次身份转换,将汪林朋抛入市场经济的漩涡。这个时点,他接管了当时风雨飘摇的居然之家(其时名为北京居然装饰城),一家深陷巨额债务、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2001年,正值国企改制盛行,汪林朋大胆将这家濒危的国企私有化改制收购,斥资455.89万元成为公司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8.99%,主导企业完成从国有到民营的转身。
国企改革为汪林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他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商业才能,将居然之家打造为家居行业的龙头企业。 这位会计专业出身的掌门人,以创新服务理念颠覆行业规则。当消费者因质量问题在商场与商户间被“踢皮球”时,他力排众议推出“先行赔付”制度——居然之家先赔,再向商户追偿。
2001年,福乐暖气片质量事件成为试金石。当涉及200多户损失时,居然之家豪掷300万元赔付,而其他12家建材市场拒绝担责。这一担当让居然之家招商率飙升,租金暴涨50%,更奠定其行业标杆地位。
2015年,汪林朋通过中天基业收购了其余自然人股东持有的股权,成为公司实控人。2018年,居然之家以360亿元估值,获得阿里巴巴、云锋基金、泰康人寿、加华伟业、约瑟投资等机构的130亿元战略投资,共出让了36%股权,其中阿里系独占54.53亿元,拿下15%股权。
2019年12月26日,居然之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国内首支家居新零售概念股。上市后,居然之家股价表现出色,市值一度超过700亿元。汪林朋作为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也一度登上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并成为湖北省首富。
汪林朋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在4月8日举办的2025年(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期间,居然智家举办“智能家居产学研用”论坛。2025年4月17日,居然智家发布公告称,汪林朋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留置、立案调查。
争议疑云:356亿借壳上市背后的国资消失术
对于汪林朋被留置调查,官方并未公布相关信息。但在此期间,有关汪林朋和居然之家的一段争议往事被扒出。
2019年1月9日,武汉中商公布了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宣布停牌。随后,武汉中商进一步披露了重组预案,公司拟以6.18元/股的价格发行股份,收购居然新零售100%股权,标的资产价格确定为365.5亿元。
2019年12月,中国资本市场见证一场“魔术”:市值仅15亿元的武汉中商,吞下估值356.5亿元的居然新零售。这场被业内称为中国商业史上最离奇的“小壳吞大资产”交易,埋下了汪林朋人生悲剧的伏笔。
交易完成后,魔术底牌也被揭开:
1、武汉中商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从43%断崖式降至1.7%
2、通过反向收购,汪林朋及其一致行动人控制了上市公司61.94%股份 3、武汉市国资委彻底丧失控制权
这笔交易当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市场质疑其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疑窦丛生的交易很快被证监会关注,据此发出57条反馈意见,质疑交易公允性,并追问股权代持、部分交易方潜在法律风险等;深交所随后跟进问询:估值三年内从40亿元跳升至356.5亿元的依据何在;旗下多处物业权属瑕疵是否危及持续经营;“小壳吞大资产”是否导致国资流失。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发生在借壳之前的隐秘操作。2018年,汪林朋通过三家壳公司(慧达装饰、慧鑫达建材及个人全资的兴达建材)上演“资本三重奏”:先受让居然控股38.5%股权,三个月后转手外部投资者,个人套现50亿元,其中47.9亿直入海外账户。
尽管面临监管双重追问,但这起方案仍于2019年10月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12月完成股份交割,武汉中商遂更名为“居然之家”(后于2024年再度更名“居然智家”)。
当时也有媒体曾将其作为地方国企改革的典型案例进行报道,不过国资借壳的少见性以及高估值的合理性,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汪林朋通过减持股份获利巨大,这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其资本运作的质疑。
更巧合的是,在汪林朋借壳上市时期,湖北多位曾有国资系统履历的官员已经落马。其中,对原省国资委主任傅立民的通报中就特别提及“在国企改制中违规决策致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表述,与居然之家借壳上市时间线高度重合。
百亿抽水机:套现迷局与滑头式补偿
上市仅是资本盛宴的开端。2023年限售股解禁后,汪林朋开启“抽水机模式”,再次卷入争议:
1、2023年7月通过4次大宗交易减持1.99%股份,套现6亿元
2、2023年11月以22.32亿元对价向金隅集团转让10%股权
3、2019-2023年该公司现金分红34.99亿元
据公开资料估算,汪林朋通过转股、减持、分红等一系列资本运作,套现金额约在90亿元以上,堪称“大赢家”。
汪林朋累计套现逼近百亿的操作,引发资本市场强烈质疑。当投资者质问其“是否准备跑路”时,汪林朋还一度回应辩称:“真没有想跑。”
戏剧性的是,借壳时的业绩对赌沦为黑色幽默。居然控股承诺2019-2021年累计扣非净利润71.96亿元,实际仅完成65.46亿元。面对差额,居然控股给出的补偿方案是:以“1元总价回购并注销2.41亿股股份”。
表面上,股份注销会抬升每股盈利与净资产,理论上对剩余股东有利;然而,2.41亿股对应市值在当时高达约30亿元,居然控股仅以1元象征性对价回购,相当于用极低成本抹平了4.5亿元的业绩缺口。
这种被券商研报直斥为“滑头条款”的操作,引发深交所紧急问询。市场用脚投票导致公告次日居然控股的市值蒸发40亿元,中小股东遭遇“补偿变惩罚”的荒诞结局。
未竟残局:转型困顿与千亿帝国的至暗时刻
当汪林朋纵身跃下时,他留下的居然智家正深陷泥潭:
-
2024年净利润仅7.69亿元,同比下降40.83%
-
现金短债比恶化,公司现金仅有16.74亿,但1年内短债务高达40多亿
- 居然之家2024年关店23家,出租率跌破85%警戒线
-
今年4月刚向控股股东借的20亿救命钱,期限只剩9个月
这位商业巨子最后的豪赌是更名“居然智家”。在2024年12月“智”飞大会上,他描绘了设计AI、智能家居、产业服务平台三大转型方向,誓言在新加坡建立2000亩产业园,2030年实现海外营收和利润占比超30%。
然而,现实却格外骨感。2024年“618购物狂欢节”期间,汪林朋亲自上阵,与执行总裁王宁联手直播,两场活动吸引1176万人次观看,订单量仅3.7万笔,转化率0.31%,不到行业及格线(1%)的三分之一。同时,为抢占市场而推出的“0元装修贷”因风控缺失,坏账率飙升至7%,进一步吞噬现金流。雪上加霜的是,居然智家重金押注的“智能家居零售”转型迟迟未见成效:截至2024年一季度,全国仅开出27家“居然智慧家”体验店,远低于年初规划的100家。
2025年4月17日,一纸留置通知书,揭开了汪林朋资本帝国的最后遮羞布。同日,其持有的3.72亿股全部冻结,占公司总股本5.97%。
如今,随着创始人陨落,居然智家董事会紧急推举执行总裁王宁代行职责,宣称“出海战略不变”。但失去灵魂人物的商业帝国,在40亿短期债务压迫下,正滑向未知深渊。
结语:一个时代的落幕与反思
汪林朋的离世,为他充满争议的一生画上了句号,也揭开了家居行业最凛冽的寒冬。然而,这并非近期孤例,“家装一哥”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于2025年7月17日在广州坠亡;更早前,西子电梯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文超2025年6月2日在杭州坠楼;绍兴金点子实际控制人毕光钧于2025年4月16日纵身一跃,人生按下终止键。
除此之外,还有今年5月13日,美凯龙董事兼总经理车建兴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7月24日,成都富森美家居董事长刘兵被采取留置。
这些企业家的悲剧背后,也反映了当前泛家居行业整体的艰难:今年前5个月,家具制造业营业收入为2488.7亿元,同比下降3.9%;营业成本12069.1亿元,同比下降4.0%;利润总额为79.2亿元,同比下降27.9%,利润率仅剩3.1%。
而汪林朋书写的商业传奇,始于国企改制,终于留置通知。他主导的资本魔术曾被奉为教科书案例,最终却成为国资流失争议的典型样本。未来,居然智家如何在失去灵魂人物的情况下继续前行,将是摆在公司管理层面前的重大挑战。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如何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避免类似的国资流失争议,也将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课题。
来源:万联网

下一篇:千亿资本帝国崩塌,老板卷款逃海外!一场“招商”外衣下共谋的“空转贸易”盛宴,上海均和暴雷为地方国企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