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云链港股IPO反馈出炉:证监会紧盯外资准入、业务合规及属性界定、资质许可等5大核心问题

万联网 , 毛莉 , 2025-08-12 , 浏览:99

近日,一份来自中国证监会的备案反馈意见,揭示了国内最大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中企云链赴港上市的最后障碍。

根据中国证监会8月8日发布的境外上市备案反馈意见,中企云链被要求就外资准入、业务合规性、业务属性界定、资质许可以及股权清晰度等五大核心问题进行补充说明。据了解,这是该公司自2023年10月首次递表后的第二次上市冲刺。

作为国内产业数字金融平台的领头羊,中企云链在2024年确权应收账款金额和融资总额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4.2%和15.0%,两项指标均居行业首位。但监管对其业务的再次审视,为其资本之路增添了些许不确定性。

图源:中国证监会官网

01、监管聚焦五大合规问题

在最新反馈中,证监会明确要求中企云链补充说明五方面内容,每一问都关乎企业上市的核心合规性:

一、外资准入问题需补充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业务是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 年版)》领域,本次发行上市前后是否持续符合外资准入政策要求。这一问题直接关联企业能否获得境外上市“通行证”。

业务合规性要求详细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业务符合《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25〕77 号)的情况。在业务合规层面,证监会要求中企云链详细说明业务是否符合该通知要求,反映出监管部门对新兴金融业务持审慎规范态度。

三、业务属性界定要求详细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场景数字业务具体流程、收费来源,是否涉及助贷业务。这一询问直指其商业模式的合规边界。

四、电信业务资质根据备案材料,公司为产业数字金融平台,拥有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及场景数字金融平台,请补充说明业务经营是否涉及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是否拥有相关经营许可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问题在2023年11月的问询中也曾被提及,当时证监会还要求说明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注销情况。

五、股权清晰度补充说明本次拟参与 “全流通” 的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被质押、冻结或其他权利瑕疵的情形。这关系到上市后股票流动的稳定性。

02、二次递表的底气

中企云链的上市之旅可谓一波三折。公司早在2023年10月18日就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成为首家冲击资本市场的应收账款确权平台。

但仅一个月后,证监会就对其出具补充材料要求,问题涉及股份变动定价、经营合规性、国有股东标识管理、用户数据收集使用等敏感领域。至2023年11月底,其备案状态仍显示“补充材料”。

首次尝试未果后,2025年5月6日中企云链再度递交招股书由中信建投国际、农银国际、工银国际及迈时资本联席保荐。

中企云链二次闯关的底气部分来自政策环境的变化。今年4月30日,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供应链金融新规,对“类票据”业务提出明确合规指引。

同时,该公司自身也加强了资质储备相较于首次申报时仅持有“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单一资质,今年5月更新的招股书显示其已取得保理服务、资产证券化服务、供应链票据服务等多项业务牌照。

中企云链表示,据其法律顾问所述,公司已无须就当前的业务运营取得任何其他必要牌照或许可证,这意味着中企云链为保证二次递表能成功上市已做了充分准备。

03、市场龙头地位稳固

作为2015年成立的产业数字金融平台,中企云链在行业内占据领先位置:

  • 市场份额第一2024年确权应收账款金额和融资总额市场份额分别达14.2%和15.0%,位居行业首位;

  • 业务规模突破性增长2023年5月成为首个累计确权金额突破1万亿元的平台,不到20个月内,于2025年1月突破2万亿大关;

  • 用户生态持续扩大平台用户数量从2022年23万家增至2024年55.66万家,核心企业留存率稳定在87%左右。

从财务数据来看,中企云链近年来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持续增长。

2022至2024年, 中企云链 收入从6.52亿元增至9.91亿元,净利润则从4568.5万元攀升至1.57亿元,增长超两倍。同期毛利率从87.7%升至95.9%,这主要得益于云信服务等高毛利数字业务的扩展 。

从业务模式来看,中企云链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确权及保理业务、场景数字业务、以及其他生态业务。其中,在云链平台上运营的确权及保理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2022至2024年,该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1.6%、91.8%、91.2%,整体保持稳定。

中企云链近年来的稳健成长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确权和保理业务持续成长带动公司总收入的不断增长,其二是通过调整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来释放净利润增长。

04、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优势明显,但中企云链仍面临多重挑战:

  • 业务高度集中:亮眼业绩背后,业务高度集中于“云信”服务——2024年该业务贡献8.77亿元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高达88.5%。

  •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除工银e信、建行e信通等银行系平台挤压市场空间外,部分央企如中国中车、中国铁建已开始自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中企云链在招股书中坦言:“合作伙伴可能会成为竞争对手”。

  • 高额营销负担2022-2024年间,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始终高于40%,大幅高于银行系对手;

  • 账期调整压力今年4月发布的供应链金融新规要求应收账款期限不超过6个月(最长1年),而公司现有账期普遍为6-12个月,这意味着公司需调整客户账期结构以适应监管要求,可能对业务规模产生影响。

尽管面临挑战,但中企云链所处的赛道仍具广阔前景。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独立数字企业确权平台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4万亿元增至2027年的6.6万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36.7%。

作为行业龙头,中企云链有望充分受益于这一增长浪潮。

05、小结

随着证监会反馈意见的落实,这家产业数字金融平台的港股上市之路已进入关键阶段。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若能充分回应监管关切,中企云链有望成为2025年港股金融科技板块的标志性IPO,为行业树立资本化标杆,其打造的“N+N+N”生态系统(连接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及链属企业),已通过多家金融机构等合作案例显示出赋能产业链的实效。

招股书显示,截止2024年末,中企云链平台上已汇聚55.66万家企业用户,其中包括6601家核心企业、54.64万家链属企业和3574家金融机构。这一规模印证了其作为国内最大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的地位,也凸显了监管审慎态度的深层考量——当一家企业承载着数十万企业的融资通道,合规就不再是单个公司的问题,而关乎系统性安全

而供应链金融新规的出台,在规范市场的同时也为合规经营的头部平台扫除了政策不确定性,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来源: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800亿产值!国企供应链入局大宗云南咖啡生豆贸易大有可为!5种合规可用业务模式,建议转发收藏
下一篇:湖北千亿国资平台高管任上被查!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党委委员谢斌涉腐的“双面人生”:落马前十余天还在谈廉政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