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贸易老路已断!国企供应链5大新活路:承接非核心业务外包、全流程方案提供商、平台赋能者、关键节点嵌入式使能者、产业链组织者

万联网 , 文健君/donna , 2025-10-03 , 浏览:367

改编自:文健君《国有供应链主业回归与创新突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专家、万联网首席供应链业务战略专家


大家都知道,供应链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尤其是在国企供应链公司当中,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而在2025年,随着“十五五”规划的推进,国企供应链公司正面临从粗放型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压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国企供应链公司如何通过创新供应链服务模式,在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一、供应链为什么这么重要?


应链已经不只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环节,而已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发84号文)首次将供应链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了构建覆盖主要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的目标。简单来说,供应链发展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供应链不仅能帮企业降本增效,还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比如,美国早在2012年就提出要通过“安全与高效”的供应链构建弹性,巩固其国家竞争力。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和物流大国,也需要通过供应链升级,从收入洼地变成竞争高地。


而多次代表行业向国家领导人汇报工作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专家文健君老师认为,供应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推动产业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首先,通过端到端的数字化,高效协同供应链,提高质量、速度、可靠性,实现比竞争对手更优的订单处理。


其次,作为现代化高效组织形式的供应链,通过平台和生态圈的运用,能够实现更佳的合作分工,达成竞争对手无法完成的订单。


第三,通过供应链管理的服务化,能够产生新的交易结构,优化商业模式,提供更优质的客户综合体验。


第四,通过优化布局和合理应用新材料,减少碳排放,实现供应链的绿色环保。


第五,有效利用供应链中的流资源进行赋能,优化现金流及其供应链融资。



二、供应链服务化:从卖产品到提供服务


传统的供应链是以产品为中心,大家拼的是谁的产品更便宜、更快。但现在,供应链正在向服务化转型,拼的是谁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服务化的本质是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比如采购、生产、物流、销售)都优化成一个整体,从“卖产品”变成“提供服务”。


比如,一家快递公司不仅送快递,还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一家物流公司不仅运输货物,还能帮你做库存管理和资金融通。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让客户更满意。



三、供应链服务的发展历程


供应链服务的发展经历了从1.0向3.0的演进过程。


1.0阶段(套利时代):首先是帮客户做“进口及其行纪采购服务”,其次是“出口及其外综服跨境服务”,最后是“仓储运输外包及其采购服务”。这些服务主要集中在采购、账期垫资、仓储、通关、运输等环节,属于客户“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面向政府的服务能力、资金能力以及仓储和运输的整合能力。此类服务最早于2004年左右在深圳的民营企业中兴起,2014年左右,以厦门的三大国资背景的贸易公司为代表的成功转型,标志着这一服务模式的成熟。这些服务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供应链服务及供应链金融成为政府鼓励并引导规范发展的重要行业。自2016年起,这些服务模式迅速扩展至全国范围。


2.0阶段(互联网技术红利时代)首先是全球接单、中国生产的虚拟集群制造服务(以利丰集团及深圳手机产业集群为代表);其次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债权凭证,解决了核心企业应付账款的拆分和转让问题,实现了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的创新;第三是跨境电商的半托管和全托管供应链服务,助力众多制造工厂实现“半出海”。这些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应用、产业场景的运营能力。


3.0阶段(数智时代):现在的供应链服务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融合智能化与环境友好性的新时代供应链服务。其发展趋势一方面体现为集成化、数字化与生态化,呈现出端到端的协同化特征,高度重视服务增值创新,且绿色可持续性已成为供应链设计的核心考量;另一方面,体现为全球化与本地化深耕相互促进、加速变革的趋势。



四、供应链服务的五大创新模式


当前,中国的供应链服务正处于从粗放型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


供应链服务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是供应链正经历深刻的数智化转型,电商物流已经实现端到端的数字化;二是供应链的区域化与全球化并行发展,中国企业正在推进全球化3.0;三是绿色供应链的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ESG的合规性成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四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与此同时,供应链服务企业无疑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监管合规性问题构成了重大考验;二是全球地缘政治和技术封锁引发的不确定性构成了严峻挑战;三是国内结构性矛盾和技术短板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四是“双碳”目标推动高耗能产业升级,增加企业成本,欧盟碳关税政策对出口企业合规要求更严格。


面对挑战和机遇,国企供应链公司可以通过以下五种创新模式实现转型。


(1)承接非核心业务外包企业可以把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给其他供应链公司,比如物流、仓储、订单处理等。这样可以让客户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供应链公司则通过专业能力创造价值,如:


①物流与仓储外包。例如,招商物流承接了青啤的仓储物流外包业务,租赁青啤原有的车辆和仓库资源,并与青啤的管理系统对接,实现了订单、库存、财务等关键数据的实时共享;通过招商智能调度平台,动态监控运输路线和库存水平,确保供应链的透明度。

②制造加工外包。例如,比亚迪电子和立讯精密为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提供代工服务。而华为则致力于麒麟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研发,以及HMS生态系统的构建,从而打造其手机品牌。


③订单处理与客服外包。例如:中国移动将部分客服系统外包给科大讯飞,其统一AI平台面向全网生产业务注智赋能,支撑其稽核业务增效。


④运营支持类外包。承接客户运营流程中非核心部分的执行业务。2023年某公司承接知名大厂2500吨TRF、六轴机器人冲压生产线数智化改造及其运营外包。

(2)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实施者供应链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优化服务,比如为医药行业设计冷链运输方案,为跨境电商提供端到端的物流解决方案,甚至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3)供应链服务平台赋能者供应链服务平台把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资源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比如,日本综合商社推出FILM服务,涵盖了finance(金融)、information(情报)、Logistics(物流)、Marketing(市场)等主要功能,旨在为日本及海外制造商提供支持。


众多中国供应链服务平台则提供包括Finance(金融)、Logistics(物流)在内的差异化、国际化的七大服务能力。这些平台能够根据不同业务场景实现能力模块的共享、复用、解耦以及组合,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的“能力包”,从而构建出具有差异化的能力。


供应链服务平台分为综合类和垂直类两大类。C2M平台属于供应链垂直服务平台;而S2B2C既可以是综合类供应链服务平台,也可以是垂直类供应链服务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的成功实例包括:贝壳(垂直型平台)、欧冶云商(垂直型平台)、国联股份、中电港(垂直类平台)、朴朴超市(垂直类平台)、云上多联、传化智联等。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许多被称作供应链服务平台的实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平台,实际上它们更多地扮演着巨型代理商、供应链服务外包商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更甚者,一些自诩为供应链平台的企业实际上是贸易公司、物流公司、供应链服务公司三者的综合体。

(4)产业链关键节点嵌入式使能者在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上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关键点使能不仅包括技术使能(如海尔卡奥斯、华为鸿蒙、DeepSeek),还涉及数据使能(如星链服务在俄乌战场的应用)、风险管控使能(通过增强关键节点的冗余性和弹性,例如绕开马六甲海峡的海运路线以降低风险),以及价值延伸使能(将可能受阻的节点转化为生态能力,如苹果公司采用阿里的QWen-2.5Max大模型,实现本地化智能服务,这有助于苹果应对中国市场的数据主权问题,并巩固及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有效解决了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5)产业链组织者供应链企业可以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成为整个产业链的协调者。比如,华为通过掌握关键环节,优化资源配置,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根据产业链组织者对其他合作伙伴所拥有的权力不对称性,可将其大致分为三类:模块型组织者——例如米链;关系型组织者——例如华为链;领导型组织者——例如苹果链、中铝有色金属链。



总结:回归本质,重塑价值


国企供应链公司在转型中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数字化、绿色化、全球化。同时,还需要回归实体经济,避免过度依赖资本投机或虚拟交易,并坚决杜绝融资性贸易、虚假贸易及财务造假行为,通过创新模式提升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供应链全球变革中从跟随者变成引领者。


因此,为助力国企供应链公司在当前大宗商品下行期找到更多合规增收增利的路径,并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招商引资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万联网将于2025年10月30日武汉举办2025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本次论坛将重点邀请本文原作者、万联网首席供应链业务战略专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专家文健君老师,以及其他20多位来自供应链领域的行业老炮、央国企、协助地方国企服务地方产业集群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的实战大咖,强强联合,围绕“反卷 · 重构 · 提质”主题,针对“国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城投转型为产投、省地共建、产融结合、数智化+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风控与合规、货权管理、生产性互联网平台构建、数字供应链金融科技创新”等实务路径展开详细研讨,解读最新政策、分享最新实践、传授实在经验,认认真真给大家支招。


同时,本次论坛也将汇聚300多位来自产业供应链领域的央国企、龙头企业、产业集团、大中型制造企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金融机构等企业的高管精英。根据往期数据分析,现场参会的企业管理层高达82%,便于参会的企业朋友快速找到关键决策人,直接沟通业务合作。


此外,本次论坛我们也将重磅发布1份行业读物——《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5》,书中通过总结目前市场上十多个做得不错的案例以及模式玩法,给大家提供更多落地参考,目前白皮书案例仍在火热征集中,有兴趣的朋友可直接联系


参会学习/演讲赞助:李女士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翁杰明演讲,信息量极大:远离 “产能陷阱” 与 “账款纠纷”:政府转型过程中的国企避险指南
下一篇:中原两大国企合并!河南国际集团拟吸收合并河南资源集团,打造省级“外经航母”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