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压力下的生死抉择:是刷单冲量蹲号子,还是合规安全做收入,国企供应链董事长,你该心里有点数!

万联网 , donna , 2025-10-05 , 浏览:341

营收业绩压力大、团队人又少、自己任期还剩一两年!所以下半年还是先靠大宗刷流水搞定业绩再说???


在最近几次专题课上,总能听到部分国企供应链的董事长跟我们念叨类似的话:我任期还剩一两年,每年顶着上面给的几十亿营收压力,每天睁眼闭眼都想着怎么做大营收,哪有功夫搞供应链平台、建物流仓储?而且等这些玩意见效,我都到期离任了!有这功夫,还不如多刷几单大宗贸易,快速冲量,先把今年的业绩目标搞定再说呢!


这话一听好像没毛病,换谁坐在那个位置上,面对短期强硬的业绩指标,心里都难免打鼓。但话又说回来,咱们国企领导心中应该要有杆秤:刷单冲量确实很快就能完成营收指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现在即使你离任了,但只要是你在任时埋下的风险隐患,就随时可能被 “秋后算账”。


比如某省属国企供应链公司原董事长李某,2019年调任外省某厅局任职。2022年审计署在专项审计中发现,他在2016-2018 年期间,通过虚假贸易虚增营收50亿元,后实际造成国有资产损失1.2亿元。尽管李某已调任,但仍被立案审查,最终因“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像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


所以,你究竟是想靠刷单冲量来完成业绩?还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合规基础上想办法做大营收,争取完成业绩?



一、大宗贸易冲量:看着是捷径,实则是定时炸弹


为啥国企总惦记着靠大宗贸易冲量?因为国企开展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刷贸易流水的直接动力主要是来源于营收规模考核压力。


2023年国资委74号文明确要求“不准单纯为做大规模开展贸易业务”,企业需回归真实贸易,通过全流程货权控制(如物流监管、仓单确权)确保业务真实性。而2025年,沿用了许久的“一利五率”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利用“营业收现率”替代了原先的“营业现金比率”,这实际上是更加关注企业实际收到的现金,意味着中央对国资央企实际的现金获取能力、对经营质量的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通过大宗商品贸易、跨境电商等模式能快速扩大贸易规模,成为不少国企供应链公司短期内提升营收的“捷径”。而且还有部分国企通过大宗商品开展走单走票不走货的“空转贸易、虚假贸易”,严重的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例如,某铅锌龙头国企曾通过《锌锭购销合同》进行点价交易虚增营收3.11亿元,虽因违规被查处,但反映出营收规模对国企考核的重要性。但不论营收规模有多重要,我们也要做到合规,不能踩“高压线”呀。这里面就很容易碰到几个雷区~


第一个雷:合规红线碰不得,刷单冲流水风险也很大,搞不好真要蹲号子


前两年,南方某家区属国企供应链公司,为冲业绩,跟三家关联公司来回倒腾电解铜。其实货压根没动过,全靠合同和发票“空转”,然后一年冲了80亿流水。结果审计署一查,认定为虚假贸易,不仅业绩全清零,公司老总还因“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被立案调查。


所以说搞刷单冲营收流水,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既然干了这个事,就要做好被追责、被革职、甚至背上刑事罪名的心理准备。之前我们也总结了《融资性贸易业务:国企供应链公司高管需警惕的10大罪名》,想了解的可以进去看看。


其实,这么看下来,搞大宗贸易刷流水是很不值当的,一旦爆雷,别说三年任期的业绩,可能连职业生涯都得搭进去。而踏踏实实、在合规基础上再想法子增收,虽可能没法快速完成业绩目标,但至少这种追责程度较轻,无非就是扣点奖金、被上级领导训几句...


所以孰轻孰重,大家自己掂量吧。


第二个雷:当前纯干大宗贸易,利润薄如纸,风险重如山


即便是干真实的大宗贸易,有真实的业务订单,而不是走单走票不走货的那种,这种业务看似能给你带来很大的营收流水,但基本没有利润空间,或者利润低得可怜。一般钢材贸易每吨就赚5-10块,煤炭每吨赚3-5块,然后国企供应链公司还得从中垫资,还得时刻管控资金的安全,生怕哪个不小心,上下游就联合起来骗你的本金,这就更别说你要他们的息差,而是他们想要你的本金了。


此外,还有要命的是“连环账期”。你给上游垫资,下游又拖你的款,几十亿流水背后,可能是几个亿的资金窟窿。例如,去年某家市属国企,靠铁矿石贸易冲量,结果下游钢厂拖了5个亿货款,上游矿山又催着结账,资金链差点崩断,最后还是政府出面协调才解围。但这种擦屁股的事,谁干谁知道有多窝囊。



二、不靠空转走单刷营收,其实合规基础上要增收也不慢,小步快跑也能补缺口


很多国企老总觉得“合规增收”就是很慢,其实不是。咱们可以避开“重资产建平台”的误区,从这3个轻资产路子切入,既能快速补齐业绩缺口,又能为长远打基础。


第一招:把业务外包给民企团队,国企盯资金安全


浙江某家市级国企供应链公司,去年下半年面临8亿营收缺口,但他们没搞大宗贸易来冲量,而是找了本地一家有实力的民企供应链团队做深度合作:国企出资金(利用国企融资成本低的优势),民企团队负责找订单、盯物流、做风控等一系列工作,利润按“国企30%、民企70%”分成,营收流水也在国企手里。


因为这里面,民企团队比国企团队更加熟悉市场,很快对接上了几家汽车零部件厂,做原材料集采和分销。国企只派了3个人盯着资金流向,一年下来做了12亿的营收,利润也赚了几百万,不仅完成了业绩,还没担风险。这里面的关键是啥?是民企团队靠业绩吃饭,比国企自己招人干更拼命;而国企主要负责把控资金安全,这样合规的风险也很小。


第二招:抱紧大平台高流量的大腿,挖掘更多订单业务


今年在万联网举办的供应链金融行业论坛上,聊到武汉一家区属国企的老总,他说他们跟京东工业有合作,成为了区域服务商。京东工业平台上有海量的企业采购订单(比如工厂需要的五金工具、劳保用品),这家国企入驻平台后,在上面承接了不少的订单业务,主要提供本地仓储(用自己闲置的仓库)和物流配送服务(找本地物流队合作),每单赚15%的服务费。


不用自己找客户,平台直接给订单;不用自己建系统,平台给工具;半年下来,光服务费就收了300多万,还盘活了闲置的仓库。现在很多行业都有全国性的供应链平台(比如工业品的“震坤行”、农产品的“美菜网”),这些平台缺本地国企的公信力和资金能力,正好互补。国企可以借力大平台的流量抓取更多订单和业务,借力打力,见效快还稳当。


第三招:国企跟民企混改,成立合资公司“共担风险”


深圳某家区属国企,跟本地一家做电子元器件分销的民企搞了混改:国企占51%股份,出资金和资质;民企占49%,出团队和渠道。合资公司主要给华为、中兴的供应商做配套,民企团队跑市场、做运营,国企派财务总监管资金。


去年这家合资公司做了18亿营收,国企分到了1000多万利润。民企团队有动力(利润分成),国企有控制权(控股+财务监管),既规避了国企“不懂市场”的短板,又能快速起量。更重要的是,混改公司的业绩算国企合并报表,冲业绩也合规。



三、所以,任期3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总有国企老总说:我就干三年,能交差就行。但咱们得想明白:国企领导不是流水工,而是铺路石。因为现在很多地方都有连任制度,就算不连任,你干的事能不能经得起回头看,能不能给下任留底子,这才是真本事。


前阵子,我们跟江苏一家国企的老总聊天,他刚上任时也面临10亿营收缺口,但是他们没搞大宗冲量,而是踏踏实实跟民企合作做医药供应链。现在三年下来,不仅每年都完成业绩,还打造了一支专业团队,建了两个标准化仓库——今年顺利连任,成了业内的标杆。


反观有些急功近利的,靠大宗贸易把流水做上去了,审计一来全归零,有的还被贴上“违规”标签,别说连任,能保住职位就不错。


国企的账,从来不是短期流水账,而是长远政治账+经济账。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们国企供应链公司的老总,手里握着的不是短期业绩指标,而是地方产业的供应链命脉。大宗贸易冲量就像喝糖水,甜一时,但越喝越渴;合规增收的小步快跑,看似慢,实则步步踩实,既补了业绩缺口,又建了能力,还保了职业生涯——这才是正道啊。


别听网上一些人鼓吹大家可以搞大宗贸易冲营收,等罪名扣下来的时候,再后悔就晚了。


任期三年又怎样?把每一步走稳,每一分钱挣得干净,既能给上面交差,又能给地方留资产,还能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人这一辈子,还是得光明磊落一点才有意思。


为助力国企供应链公司以最快速、最省钱、最省力的方式升级风控工作的方式方法,自检业务中的不合规与风险点,建立供应链业务负面清单,并完善全员参与、覆盖全流程的风控操作细则规范,我们将于10月16-17日南京举办第三期《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风控操作细则实操课》


第一、第二期课程一经推出,便累计吸引了200多位来自近90家大型国企集团的高管组团报名。现在第三期课程的排期消息刚放出去,便有50+来自商投、城投、产投、交控、商贸物流集团的国企高管组团报名,现在还有20+国企在走流程锁定,要报名的朋友抓紧啦~


为啥这堂课这么火爆?因为本期课程,不同于市面上泛泛而谈风控概念、风控体系构建的课程,而从操作细则视角,给大家讲解供应链业务全流程、全员的风控工作方法与规范,让所有与风控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业务、风控、法务、合规、财务、商务、物流等岗位,在每个场景中明晰自己该干啥、该看啥、该注意啥、该操作啥,实现精细化运营,切实防控原来粗放运营下潜藏的巨大风险,确保该拿下的业绩拿下,也不怕真出风险,因为这些做到了,即使出风险也能尽力免责......


第一天课程上,我们邀请了拥有丰富诉讼经验、近20年供应链风控实务经验、给多家国企提供法律与合规服务的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老师』,从业务运营风控视角,系统讲解供应链业务负面清单制定、合同/单据/订单设计、事中运营操作、事中监督管理、货权管理的风控实务要点,助力各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落实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操作细则的制定。授课过程中,张老师还会结合亲身代理的多起风险案件,给大家拆解事前合同签订的隐藏陷阱与事中运营的潜在风险,比如合同签署中的标的条款设计、应急触发条款设计、单据设计、出入库环节的操作疏漏、商务跟单技巧、物流运输服务商/仓储方准入评估与动态考核设计、盘库巡库中的执行偏差、盯价细节、风险复盘方法(客户回访/业务风险/单据)等实务细节,每个环节都将配套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张老师还将以自身代理的供应链诉讼案件为例,组织现场学员进行模拟演练,讨论该案例国企方在开展业务中隐藏了哪些风险点、未来全流程风控怎么调整等问题要点,也便于组团前来参与学习的企业团队,通过案例演习环节,增强对风险漏洞的识别能力,同时提高团队间的磨合程度。


第二天课程上,我们将邀请了拥有20多年大型供应链企业风控实战经验、累计为企业规避和减少各类投资及运营、信用风险损失价值超百亿的原世界500强集团首席风控官『张老师』,从客商信用风控角度,以“客户信用风险全流程管理实操落地技巧”为题,给大家详细拆解客户信用风险管控的全流程实操要点,包括事前防控的客户与业务准入门槛、信用测评、授信管理——事中管控的抓应收账款(做分析、管单证等)、盯动态设指标(客户信用动态、客户交易动态、客户授信动态、外部环境动态等)——事后跟进的风险预警、催收技巧、坏账处理技巧等实务细节。更难得的是,张老师还将在课堂上给大家分享不少实用风控模板工具,比如业务初筛否决标准“设置三道防火墙”、分级授信审批“四权分立”、信用评级“五步法”、应收账款跟进“五步法”、化债“六步法”等工具,并结合多年工作方法和经验、亲身经历的风险案例,详解如何通过细节管理前置化解风险。


课程报名: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翁杰明演讲,信息量极大:远离 “产能陷阱” 与 “账款纠纷”:政府转型过程中的国企避险指南
下一篇: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翁杰明演讲,信息量极大:远离 “产能陷阱” 与 “账款纠纷”:政府转型过程中的国企避险指南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