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供应链风控误区曝光:坑你最狠的往往是合作多年、回款及时的老客户!他们不是缺业务,是缺现金流

万联网 , donna , 2025-10-04 , 浏览:60

在给全国上千家央国企做培训与合规诊断时,我们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越是合作多年的老客户,越可能成为埋在最深处的雷。


一、国企供应链风控困局:都被表面繁荣骗了


典型的场景是这样的:国企供应链公司的业务人员去上下游客户那里走访考察,看到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工人们加班加点,机器轰鸣不息,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红红火火。


就连最负责任的风控人员到实地去拜访时,也被这种繁荣景象所迷惑:生产线全开,工人们忙碌,企业在赶交期。所有的表象都在传递一个信号——这是一家优质客户。


更可靠的是,这些老客户合作多年,回款一直很及时,从无逾期。于是,当客户提出增加授信额度时,国企供应链公司很自然地松开了风控的缰绳:都是老伙伴了,信得过。


然而,真相往往残酷得多。


二、为何坑国企供应链公司最深的是老客户?


(一)信任代替管理的陷阱


许多国企陷入一个误区:将长期合作等同于低风险,用信任代替了必要的风控措施。事实上,老客户恰恰是最容易让企业放松警惕的群体。


当合作企业出现内部现金流问题时,往往会优先维持与国企的合作关系正常运转,因为国企是其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他们会刻意营造业务繁忙的假象,以获取更多资金支持。


(二)异常信号的识别与忽视


在这些案例中,老客户出现风险前通常会有一些异常信号:


  • 突然要求大幅增加授信额度:这是最明显的红旗标志,表明企业可能正面临突发资金压力。

  • 交易模式异常变化:如突然改变结算方式、要求提前付款等。

  • 间接信号:如行业内传闻、供应商催款通知等。


然而,这些信号常因合作多年而被忽视。


三、血泪案例:那些年被老朋友坑惨的国企供应链公司


(一)案例1:广东某电子配件厂的完美陷阱


华南某省属国企供应链公司与一家电子配件厂合作了整整五年。五年来,该厂回款如钟表般精准,业务量稳步增长。


2023年初,该厂以“接到某手机品牌大订单”为由,请求将500万元的授信额度提升至2000万元。国企供应链公司考虑到是老客户,且看到了所谓的“采购合同”,便同意了。


然而,这竟成了最后一笔交易。三个月后,该厂负责人失联,留下的是:拖欠三个月工资的工人、被抵押了三次的设备,以及总计1.8亿元的债务。


事后调查发现,该厂早已资不抵债,所谓的大订单纯属虚构,那些加班加点的生产场景,不过是演给访客看的戏。


(二)案例2:浙江纺织企业的回光返照


华东某市属国企与一家纺织企业合作三年,一直是模范客户。突然从2024年6月开始,该企业回款速度明显加快,从原来的60天账期缩短到30天。


当企业提出增加1000万元授信时,业务经理还很高兴:看来他们资金周转更灵活了。


但细心的风控总监调取了外部数据,发现该企业近半年水电费缴纳异常、社保缴纳断续续,尽管生产看起来很正常。进一步调查发现,那些“繁忙的生产”其实是在处理最后的库存。


果然,一个月后,该企业申请破产,而加快回款只是为了获取更大额度授信的诱饵。


四、国企供应链公司到底如何识破老客户的画皮?


(一)建立动态信用评估体系


老客户不等于低风险客户。必须建立季度动态评估机制,而不是“一次评审,长期有效”。


评估要素应包括:

1、水电费、社保缴纳等真实经营指标;

2、上下游供应商的合作稳定性;

3、外部司法风险、行政处罚信息;

4、行业景气度与客户定位匹配度等等。


异常信号识别:10个前兆值得警惕

1、突然要求大幅增加授信额度,尤其是超出业务增长比例的;

2、回款习惯突然改变,无论是变快还是变慢;

3、频繁更换联系人、注册地址或银行账户;

4、过度讨好业务和风控人员;

5、回避深度调查,以“信任”为借口拒绝提供新资料;

6、同业口碑变化,其他供应商态度转变;

7、员工流动性异常增高;

8、小额测试性逾期开始出现;

9、老板个人资产异常变动;

10、过度依赖单一客户且该客户出现风险等等。


(二)实施差异化授信策略


根据动态评估结果,对老客户实施差异化授信管理:

1、对信用良好的客户,可适当简化流程;

2、对出现预警信号的客户,应及时调整授信额度

3、对明显存在风险的客户,要果断收缩业务规模。


(三)风控思维转变:从看表象到察实质


摒弃“眼见为实”的简单思维。生产线上的繁忙可能是最后的疯狂,准时回款可能是精心设计的诱饵。


建立“数据驱动”的风控文化。用多维数据交叉验证:税务数据、海关数据、物流数据、员工社保数据,这些数据与现场走访的信息进行交叉验证。


总得来说,国企供应链公司要想避免老客户“杀猪盘”,必须打破“信任代替管理”的思维定式,建立科学、动态的风控体系。正如万联网风控课堂上一位从业二十多年的原世界500强集团首席风控官所言:风控这条路确实不好走,但认真干下来,至少国企供应链公司的领导和全体员工能够睡得着觉。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只有始终保持警惕,才能在把握机遇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所以,为助力国企供应链公司以最快速、最省钱、最省力的方式升级风控工作的方式方法,自检业务中的不合规与风险点,建立起供应链业务负面清单,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覆盖全流程、全员参与的风控操作细则规范,我们将于10月16-17日南京举办第三期《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风控操作细则实操课》


第一、第二期课程一经推出,便累计吸引了200多位来自近90家大型国企集团的高管组团报名。现在第三期课程的排期消息刚放出去,便有50+来自商投、城投、产投、交控、商贸物流集团的国企高管组团报名,现在还有20+国企在走流程锁定,要报名的朋友抓紧啦~


为啥这堂课这么火爆?因为本期课程,不同于市面上泛泛而谈风控概念、风控体系构建的课程,而从操作细则视角,给大家讲解供应链业务全流程、全员的风控工作方法与规范,让所有与风控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业务、风控、法务、合规、财务、商务、物流等岗位,在每个场景中明晰自己该干啥、该看啥、该注意啥、该操作啥,实现精细化运营,切实防控原来粗放运营下潜藏的巨大风险,确保该拿下的业绩拿下,也不怕真出风险,因为这些做到了,即使出风险也能尽力免责......


第一天课程上,我们邀请了拥有丰富诉讼经验、近20年供应链风控实务经验、给多家国企提供法律与合规服务的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老师』,从业务运营风控视角,系统讲解供应链业务负面清单制定、合同/单据/订单设计、事中运营操作、事中监督管理、货权管理的风控实务要点,助力各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落实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操作细则的制定。授课过程中,张老师还会结合亲身代理的多起风险案件,给大家拆解事前合同签订的隐藏陷阱与事中运营的潜在风险,比如合同签署中的标的条款设计、应急触发条款设计、单据设计、出入库环节的操作疏漏、商务跟单技巧、物流运输服务商/仓储方准入评估与动态考核设计、盘库巡库中的执行偏差、盯价细节、风险复盘方法(客户回访/业务风险/单据)等实务细节,每个环节都将配套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张老师还将以自身代理的供应链诉讼案件为例,组织现场学员进行模拟演练,讨论该案例国企方在开展业务中隐藏了哪些风险点、未来全流程风控怎么调整等问题要点,也便于组团前来参与学习的企业团队,通过案例演习环节,增强对风险漏洞的识别能力,同时提高团队间的磨合程度。


第二天课程上,我们将邀请了拥有20多年大型供应链企业风控实战经验、累计为企业规避和减少各类投资及运营、信用风险损失价值超百亿的原世界500强集团首席风控官『张老师』,从客商信用风控角度,以“客户信用风险全流程管理实操落地技巧”为题,给大家详细拆解客户信用风险管控的全流程实操要点,包括事前防控的客户与业务准入门槛、信用测评、授信管理——事中管控的抓应收账款(做分析、管单证等)、盯动态设指标(客户信用动态、客户交易动态、客户授信动态、外部环境动态等)——事后跟进的风险预警、催收技巧、坏账处理技巧等实务细节。更难得的是,张老师还将在课堂上给大家分享不少实用风控模板工具,比如业务初筛否决标准“设置三道防火墙”、分级授信审批“四权分立”、信用评级“五步法”、应收账款跟进“五步法”、化债“六步法”等工具,并结合多年工作方法和经验、亲身经历的风险案例,详解如何通过细节管理前置化解风险。


课程报名: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离大谱!国企供应链公司要起诉上下游,他们就告你融资性贸易,但不起诉又损失几千万、几亿元国资,真是进退两难!
下一篇:为啥国企贸易公司干业务总容易遇到骗子、被上下游要挟坑骗,导致国有资产频频流失?因为没人干风控,或者风控只是风控部门的事情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