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亿产值!国企供应链入局大宗云南咖啡生豆贸易大有可为!5种合规可用业务模式,建议转发收藏
国企供应链公司,从事贸易业务,或多或少都有些资金、资源优势,而关键在于规模效益的大小和风险的可控性。
大宗贸易领域有两句通用的话——选择了产品,就选择了规模;选择了客户,就选择了风险。
近期,我们接触到蛮多搞咖啡生豆这个品类贸易的国企朋友,那今天想就这个品,跟大家聊聊开展大宗云南咖啡生豆贸易业务的可用模式。
一、云南咖啡生豆,这个品如何?
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超15%,精品咖啡市场潜力大,预计2025年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而国产的云南咖啡豆因“地域特色”广受青睐,习大大丽江之行曾专门给云南咖啡点赞。据2024年行业数据统计,云南是中国最大的咖啡种植产区,基本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产量占比全国98%以上,综合产值在418亿元。
云南咖啡生豆的产季在10月-次年4月,主力产区在普洱、保山、临沧等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阿拉比卡等高品质咖啡种植。其中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68万亩,咖啡生豆产量在5.8万吨左右,产值约100亿元。国内大多数咖啡加工企业如星巴克、雀巢等都选择在普洱市建厂(瑞幸在保山)。
在云南当地,已经形成了从咖啡生豆的采收、去皮去胶、烘干破壳、分选到包装发运的标准化初加工产业链。当地有咖啡交易中心,咖啡交易异常活跃。再结合云南处于我国和东南亚咖啡产区交界地带的区位优势,还可以开展来料加工和转口贸易。另外当地政府也提供多种政策支持来促进咖啡产业的发展,整个咖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我们都知道,大宗贸易选品的标准有三:
1、流通性强、易变现;
2、标准化程度高、易存储;
3、需求量足够大、产业链条足够长、能够提供多环节的综合服务。
而云南咖啡生豆这个品,完美地满足上述标准。
二、云南咖啡贸易的理想客户是谁?国企能行吗?
在咖啡豆加工端,以初级加工(生豆)为主,精深加工(烘焙、萃取等)占比不足。初加工领域,产业链分散,虽然目前整个云南还没有出现能整合市场资源的大型龙头企业,但是经营良好的加工厂还是有不少。
所以,对于初入咖啡贸易行业的国企供应链公司而言,可以优先与这一类加工厂开展合作。
据行业市调情况来看,这边的初级加工企业主普遍面临三大难题:
1、缺少稳定的货源:一是农户合作社普遍要求现款结账,二是优质豆量少且竞争激烈,三是因价格波动上游违约;
2、下游销售有长短不一的回款周期:下游深加工企业普遍分布在沿海地区,下游根据库容和价格走势提货,且需要加工好以后运到当地,才能循环回款,所以回款周期在7-30天不等;
3、下游客户的多变性:下跌行情订货少且慢,上涨行情订货急提货慢。另外就是大宗客户少,集中在某几家,资信情况不一。
所以,如果国企供应链公司要进入咖啡生豆贸易领域,重心应该放在解决工厂的资金体量不足和上游供应不稳定这两大问题上。至于下游深加工领域(熟豆/烘焙豆),不是一般企业能玩得转的。
三、国企干云南咖啡贸易业务,5种可用的业务模式
1、赊销模式
加工厂(国企或资质可靠的大型加工企业)获取下游大额订单后,对标下游订单开展业务。收取客户X%预付款,向上游供应商采购咖啡原料(货到付款或批拉批结自提),货物送客户工厂进行加工后交付到下游,加工厂完成销售回款后付 X%,周期约1-2个月。
这种模式的业务体量根据加工厂的情况,规模从5-10亿不等。
2、建仓代采模式
在当地设立集采库或中转仓,整合当地的加工厂的需求,为当地加工厂客户锁量锁价代采,利用优势获得集采优惠价,加工厂根据生产计划批拉批结提货,追求利润的话也可以给予一定账期,周期最长30-60天。
这种模式,充分发挥国企的资金和信誉优势,业务体量可达10亿级以上。
3、入股联营或明股实债模式
通过进入与退出机制,以资金优势结合加工厂优质的市场资源,按股权比例分润,明股实债则按固定投入赚取一定利润。
这种模式,适合偏好投资的国企集团,比如产业投资集团、投资发展集团、资产经营集团等,可以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快速进入行业,获取经验并规避大部分新手风险。
4、代采货抵模式
加工厂通过谈判锁定低价货物,国企供应链公司则发挥供应链和仓储优势。国企供应链公司与加工厂签代采合同,引入银行资金为加工厂做订单授信,资金只能付给国企供应链公司。公司采购来的货物抵质押给银行,银行委托国企供应链公司进行货物监管,加工厂批拉批结提货。
在行情上涨,下游需要提前锁定货源的前提下,可以采用这种模式,适合有物流和仓储管理能力的国企供应链公司,不但这笔业务不会占用公司自身的资金池,同时还能把银行的资金给用活。
5、政策性收储+定向供应模式
依托国企的信用与资金实力,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咖啡生豆收储机制(如设立专项基金),在低价时收购农户/合作社咖啡生豆,稳定市场价格。交由加工厂加工后,定向供应给战略合作方,如中粮、军供、国企福利采购等。
这种模式适合云南本地的国企,外省国企需要有政府资源和政策支持。
举个例子,省属国企云南农垦集团旗下企业——云南农垦咖啡有限公司联手普洱市政府,设立“咖啡收储专项基金”。当行情跌到谷底时,基金就会按保底价26元/公斤敞开收购1.2万亩合作基地的豆子,直接给农户打款,当天不拖。收储的豆子统一拉到昆明保税仓,由云南农垦集团旗下的加工厂脱皮、脱壳、烘焙后,贴上“云啡”标签,定向供应给中粮集团、军供和各省国企福利平台。2024年产季结束,精品豆均价稳在了60元/公斤,农户每亩多挣800元,基金也靠“低买高卖”赚了600万元差价,政府、企业、咖农三方都笑开了花。
总而言之,云南咖啡生豆贸易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地方国企凭借资金、政策、信用三大优势,完全可以趟出一条“产业报国”的新路子。关键是要摒弃短期投机思维,沉下心做产业链整合,5年后必将迎来丰收期。
当然,除了咖啡生豆贸易外,还有不少央国企在密集布局其他品类的农产品供应链业务,例如进出口冻品、菌菇、蛋鸡、活牛/活猪、小麦/玉米等,除了干贸易业务外,还干仓储、物流、冷链、融资等多样化业务。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他们通常遇到不少难题,如怎么根据自身禀赋选择合适的农产品品类、不同品类的业务打法怎么设计、如何兼营大宗商品与本地特色农产品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如何既让本地好货走出去也让外地好货走进来、如何防范融资性贸易风险、实质控货怎么搞、农产品供应链全流程风控怎么干、业务有哪些标杆、标杆企业如何对供应商、产品、下游客户进行评级等等。
所以,为助力央国企借鉴前人风控/法务/合规踩坑经验,合理有序开展农产品供应链业务,摆脱有一单没一单的业务窘境,我们联合4位拥有10-20年农产品供应链业务实战专家,于2025年8月28-29日在深圳开展首期《农产品供应链业务与风控实操课》。课程一经推出,就有不少大型国企集团在走流程锁定名额。本次课程特别邀请了4位在农产品供应链行业拥有10-20年一线实战经验的行业老炮,他们分别是:
拥有20年农产品供应链实战经验、中国农产品B2B电商领域标杆企业——
原中农网副总裁、现任湖北十堰昌欣菌业(香菇产业龙头)产业发展首席战略顾问、同时兼任多家地方国企战略顾问、大宗&本地特色业务战略落地专家【鄢老师】
深耕冻品与农副产品供应链全链路、兼具业务/产品/风控/数字化四大板块的顶层设计与落地操盘经验、现任蚂蚁必达供应链科技公司总裁助理兼金融科技总监【张老师】
拥有20年银和金融科技领域从业经验、中国冻品进口领域龙头——优合集团当值董事长兼首席信息官【丁老师】
拥有18年供应链业务与供应链金融风控实战经验、为十几家国企提供常年法律与合规服务、并成功办理了几十起因供应链金融产生的民商事争议解决案件的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业内著名专业律师【张老师】
4位老师强强联合,他们将基于自身多年实战经验,给大家分享更多农产品供应链业务的落地小技巧。
报名咨询: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下一篇:1人干活10人审批!国企供应链业务员哭死:费尽心思拿下的大宗订单,却被十几道审批流程硬生生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