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警示函,某城投国企一夜蒸发90%营收,背后藏有何猫腻?监管重拳之下,城投靠大宗贸易刷流水的伪转型之路到头了!

万联网 , donna , 2025-11-11 , 浏览:2882

一纸警示函,揭开数亿营收泡沫。当会计核算方法从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浙江宁波一城投国企的贸易营收瞬间缩水90%,这也暴露出国内城投圈“伪转型”的致命缺陷。


一、总额法变净额法,90%营收突然消失,浙江宁波一城投国企的警示函正撕开行业遮羞布


2025年10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纸警示函,让宁波梅山岛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宁波城投国企)成为行业焦点。这家曾靠大宗商品贸易撑起营收半边天的城投公司,近日却接连发布2份财报更正公告,将2023-2024年的贸易业务核算方式从总额法改为净额法


更正结果触目惊心:2023上半年营收从9.05亿元骤降至1.00亿元,核减幅度高达89%;2024年上半年营收从7.25亿元缩水至2.00亿元,72%的营收凭空消失。更尴尬的是,2024年上半年营业成本由7.86亿元更正为2.61亿元,这个成本超过同期营收,这种违背商业逻辑的数字,恰恰暴露了业务的虚假本质。


而这里所谓的“总额法”,是指城投作为中间商,把上下游全额交易额都算进自己的营收;而“净额法”只能算实际赚取的佣金。浙江宁波城投国企的操作,相当于做了一笔10亿元的贸易,只赚1000万差价,却把10亿元都计入营收,硬生生刷出了规模假象。


二、病根何在:“335指标”压力下城投国企的伪转型套路


为什么城投公司要冒风险玩这种数字游戏?核心是转型考核的压力。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加码后,城投公司不能再单纯靠政府信用融资,必须向市场化转型,而“335指标”(产业类收入占比、产业类资产占比、市场化营收占比均不低于35%)成为硬门槛。


对于缺乏实体产业基础的城投来说,大宗商品贸易成了最便捷的选择——不用建厂房、不用搞研发,只要签合同、走资金、开发票,就能快速做大营收。


这种模式下,城投不像是正常的经营者,而更像是资金通道方:上游找一家供应商,下游找一家客户,签订“以销定采”合同,自己既不掌握货源,也不承担存货风险,甚至没有真实的货物流转。


而从此次上交所披露的警示函内容来看,浙江宁波城投国企的贸易业务存在明显“空转”特征:其主要贸易客户与供应商高度重合,部分交易对手方互为关联方,交易流程中仅存在单据流转,未形成真实的货权转移与风险承担本质就是“空转走单”,靠资金循环制造营收假象。


更关键的是,这种伪转型成本极低。城投利用国企信用背书,能轻松拿到上下游资源,赚取1‰-3‰的通道费,却能把全额交易额计入营收,完美满足“335指标。数据显示,2023-2024年,多家城投靠这种模式实现百亿元级营收,但真实毛利率往往不足1%,甚至出现亏损。


三、监管铁拳:从“单兵作战”到“双重围剿”,伪转型无处遁形


浙江宁波城投国企的翻车事件,不是偶然,而是监管升级的必然结果。2025年3月,沪深交易所联合发布《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3号》,新增“贸易业务审查”条款,明确要求:城投平台新增贸易业务或贸易营收占比达30%的,必须详细披露客户供应商关联关系、会计核算方法及业务合理性。


这一规定直接击中了“城投公司伪转型”的七寸。此前,城投靠总额法虚增营收无人深究,如今不仅要说明“怎么算”,还要证明“业务真”——有没有真实货物流、上下游是不是关联方、交易是否合理。而上述案例中的浙江宁波城投国企正是因为无法提供这些证明,才被迫从总额法改为净额法。


更严的是,财政部债务管理司的设立,让监管形成双重约束。这个新机构不仅管债务,还延伸到城投的经营行为,建立与交易所的数据共享机制,对贸易营收占比超30%的城投实施穿透式监管。通过追溯资金流向、核查货权凭证,监管部门能轻松识别“空转贸易”。


此外,多地城投被查的数据也印证了监管的力度:2025年上半年,12家被出具监管警示的城投公司中,8家存在上下游关联方交易,3家涉及多层嵌套的空转贸易。除了浙江宁波城投,泰州市城投集团2023年营收更正幅度达31.16%,苏州科技城发展集团更是出现净利润由盈转亏的戏剧性转折,伪转型的泡沫正在集体破裂。


四、各地城投国企是时候摒弃数字包装,从规模追逐者真正转型为产业服务商


监管高压之下,靠着搞大宗贸易刷营收流水的伪‘“转型之路”当前已走不通,城投公司必须寻找真正的转型路径。从行业实践来看,成功的转型都离不开实体造血和供应链整合,而非单纯的数据包装。


1、剥离虚增业务,深耕核心主业


这里,浙江某城建集团的转型颇具启示。该公司果断剥离低毛利的“空转贸易”,聚焦园区运营与高端制造服务,围绕区域产业需求,提供厂房租赁、物业管理、技术支持等一体化服务。2025年三季度,其净利润同比增长48.5%,靠的是真实的服务收入,而非虚假的贸易规模。


这种转型的核心,是回归城投的本源——服务区域发展。城投公司熟悉地方产业生态,拥有土地、资金、政策等资源优势,深耕主业既能发挥优势,又能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避免陷入“虚增营收-监管处罚-信用受损”的恶性循环。


2、聚焦供应链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


对于有贸易基础的城投,转型的关键不是要放弃贸易,而是升级贸易。这里,江西某城投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它没有搞“空转走单”,而是构建起集代理采购、囤货垫资、财务顾问于一体的供应链金融平台,聚焦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需求。


比如,当地制造业企业采购原材料时,面临资金周转压力,该城投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为企业提供垫资服务,再收取合理的服务费和利息;同时,利用自身信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解决融资难问题。这种模式下,城投不再是通道,而是产业服务商,既服务了地方经济,又实现了盈利升级,毛利率稳定在5%-8%,远高于“空转贸易”。


3、坚守合规底线,拒绝“踩线操作”


转型的前提是合规。城投公司必须认识到,合规不是成本,而是生存底线。在贸易业务中,要坚守“四流合一”(合同流、货流、资金流、发票流一致),留存完整的物流记录、仓单凭证、验收报告,证明业务真实存在;在会计核算上,严格按照准则选择核算方法,不搞按需调整;在合作对象上,远离关联方空转、多层嵌套等高危模式,确保交易合规透明。


结语:转型不是刷营收,而是练内功


前面的案例中,浙江宁波城投国企90%的营收缩水,给所有城投公司敲响了警钟:靠会计手段粉饰的报表,终究是镜花水月;靠“空转贸易”实现的转型,迟早会被监管戳破。在隐性债务监管常态化、经营行为监管精细化的今天,城投公司的转型已进入深水区,“伪转型”再也行不通。


真正的转型,不是追求“百亿元营收”的数字神话,而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实体造血。城投公司应立足区域禀赋,要么深耕主业,要么升级供应链服务,通过真实的经营创造价值。这场始于财务报表的变革,终将推动城投公司完成从融资工具到市场主体的基因重塑——唯有守住合规底线、聚焦实体经营,才能在监管高压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以,为助力地方城投公司及各大国企贸易公司/国企供应链公司以最快速、最省钱、最省力的方式升级风控工作的方式方法,自检业务中的不合规与风险点,规避掉入上下游企业设计好的融资性贸易风险陷阱中,建立起供应链业务负面清单,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覆盖全流程、全员参与的风控操作细则规范,万联网将于2025年11月20-21日郑州举办第四期《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风控操作细则实操课》


第一、第二、第三期课程一经推出,便累计吸引了近400位来自100多家大型国企集团的高管组团报名。现在第四期课程报名已正式开启,要报名的朋友抓紧啦~


为啥这堂课这么火爆?因为本期课程不是泛泛而谈风控概念,而是从操作细则视角,给大家讲解供应链业务全流程、全员的风控工作方法与规范,让所有与风控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业务、风控、法务、合规、财务、商务、物流等岗位,在每个场景中明晰自己该干啥、该看啥、该注意啥、该操作啥,实现精细化运营,切实防控原来粗放运营下潜藏的巨大风险,确保该拿下的业绩拿下也不怕真出风险,因为这些做到了,即使出风险也能尽力免责......


第一天课程上,我们将邀请了拥有20多年大型供应链企业风控实战经验、累计为企业规避和减少各类投资及运营、信用风险损失价值超百亿的原世界500强集团首席风控官『张老师』,从客商信用风控角度,以“客户信用风险全流程管理实操落地技巧”为题,给大家详细拆解客户信用风险管控的全流程实操要点,包括事前防控的客户与业务准入门槛、信用测评、授信管理——事中管控的抓应收账款(做分析、管单证等)、盯动态设指标(客户信用动态、客户交易动态、客户授信动态、外部环境动态等)——事后跟进的风险预警、催收技巧、坏账处理技巧等实务细节。更难得的是,张老师还将在课堂上给大家分享不少实用风控模板工具,比如业务初筛否决标准“设置三道防火墙”、分级授信审批“四权分立”、信用评级“五步法”、应收账款跟进“五步法”、化债“六步法”等工具,并结合多年工作方法和经验、亲身经历的风险案例,详解如何通过细节管理前置化解风险。


第二天课程上,我们邀请了拥有丰富诉讼经验、近20年供应链风控实务经验、给多家国企提供法律与合规服务的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老师』,从业务运营风控视角,系统讲解供应链业务负面清单制定、合同/单据/订单设计、事中运营操作、事中监督管理、货权管理的风控实务要点,助力各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落实供应链业务全员全流程操作细则的制定。授课过程中,张老师还会结合亲身代理的多起风险案件,给大家拆解事前合同签订的隐藏陷阱与事中运营的潜在风险,比如合同签署中的标的条款设计、应急触发条款设计、单据设计、出入库环节的操作疏漏、商务跟单技巧、物流运输服务商/仓储方准入评估与动态考核设计、盘库巡库中的执行偏差、盯价细节、风险复盘方法(客户回访/业务风险/单据)等实务细节,每个环节都将配套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张老师还将以自身代理的供应链诉讼案件为例,组织现场学员进行模拟演练,讨论该案例国企方在开展业务中隐藏了哪些风险点、未来全流程风控怎么调整等问题要点,也便于组团前来参与学习的企业团队,通过案例演习环节,增强对风险漏洞的识别能力,同时提高团队间的磨合程度。


课程报名: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沉睡资产→现金牛!“资产化、证券化、杠杆化”破局国有资产困局:湖北如何用“十六字方针”盘活21.5万亿存量?
下一篇:70年老牌重工,风控何“重”?——山西国企太原重工7年财务造假案警示录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